12月17日。广州军政府政务会议决定以唐绍仪为议和总代表。18日,唐绍仪电徐世昌,力主南北议和宜在上海举行,并抗议北京政府视闽陕护法军为匪。广州国会两院议员115人发出通电,指斥北方政府进兵闽、陕无议和诚意,请通告外交团,明破坏和平责任,并速援陕、闽。19日,广州国会参议院议决咨请军政府于陕、闽、湘、鄂等处停战以前不得先派和议代表,并请军政府电外交团严责北方借口剿匪进兵陕、闽、湘、鄂以阻碍和议之罪。20日,广州国会议员举行谈话会,对南北和议事向军政府提出质问。22日,钱能训电唐绍仪,表示上海不适为和议地点,陕闽剿匪清乡“为迫不容已”,并谓“此间代表各员不日南下,尊处想已派定,务望早日见示,定期集议,俾观厥成”。军政府七总裁电徐世昌,指责钱能训来电所称派援军入陕闽剿匪清乡,皆在“再延战祸”,“兹任唐绍仪为南北和平会议之南方总代表,在上海静候闽鄂陕西之军事解决,再谈和议”。23日,军政府致电外交团,指责北方借口剿匪违约进兵闽、陕。24日,唐绍仪电徐世昌,仍主张和议地点在沪,并对进兵陕、闽事提出质疑。27日,广州国会议员在上海东园俱乐部开谈话会,易次乾代表唐绍仪发表意见:(一)陕、闽军队不得认为土匪;(二)和议地点如不在上海,则辞去总代表职;(三)国会必须恢复职权,解散段祺瑞督办参战事务处,国会宜速规定全国军费;(四)欧战和会代表由南北和会提前议定,双方委任,议和条件以国会意见为意见。30日,唐绍仪致电徐世昌,谓“陕事不决,议和难行”。
12月18日。徐世昌于总统府设立外交委员会。以汪大燮为委员长,熊希龄、林长民、张国淦、周树模、周自齐、朱启钤、沈瑞麟、靳云鹏、陆宗舆、高而谦、陈篆、张志潭、孙宝琦等14人为委员,主要任务为承大总统之命,调查审议对外事项,以应付巴黎和会外交方针之需要。
12月19日。农商部咨各省区请速调查经济状况。称现值欧战告终,各国对于经济竞争尤为注意,吾国当急起直追,以扩利源而策富强,请速调查经济状况,迅报本部。
12月20日。外交部函国务院,认为中俄蒙恰克图协约与欧战媾和无关,不便提出和会,为主权计,宜由驻库伦大员随时与外蒙古商订条件。同日,国务院将增厚外蒙兵力及与俄交涉归还科布多市两案,分交主管部处办理。
12月21日。徐世昌于总统府设财政委员会。周自齐任委员长,张弧为事务主任,熊希龄、陆宗舆、曹汝霖、李士伟、朱启钤、陈振先、吴鼎昌、张志潭、王克敏、徐恩元、张寿龄、叶恭绰、吴不开等为委员,为筹议关于财政事项。
福建财政厅、福建银行与日本台湾银行签订68.2625万日元延期借款合同,以为清偿旧欠借款。
北京图书馆协会开成立会。在北京大学文科事务室开会,到会有各图书馆代表20余人,选举清华大学图书馆代表袁同礼为会长,汇文大学高罗题为副会长,北京大学李大钊为中文书记,协和医学院吉非兰为英文书记。会章规定:以图谋北京各图书馆间之协助互益为宗旨;会员以图书馆为单位,每馆派代表一人有投票权;每年分春秋两季开常会二次;各图书馆图书经本会会员介绍,可互相往来参考;各图书馆互借图书,应由各馆自为交涉;各馆应谋互换其出版物等。
12月22日。中华新教育共进社在江苏教育会开成立会。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南学校、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联合组织,决定编译东西洋学术新书并发行杂志,出版《新教育月刊》、《新教育丛书》,“欲直接输入东西洋学术,使我国固有之文化受新潮之刺激,而加速其进化率”。教育部准于每年拨款2500元以资补助。
国民外交后援会战后外交研究会在北京湖广会馆开临时大会,蔡元培、梁启超发表演讲,就欧洲和平会议中国对策阐述意见。
《每周评论》在北京创刊。由李大钊、陈独秀等发起,陈独秀撰写《发刊词》,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批评现实政治为特点。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高一涵、周作人、王光祈、张申府等,设有国内外大事述评、社论、新文艺、通讯等栏目。介绍新思潮,反映现实斗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革命。与《新青年》相呼应,对于新文化运动有重大影响。出至第26期,由胡适主编,大量刊登杜威在中国各地的讲演录。第31期发表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李大钊随后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展开“问题与主义”讨论。因言论激烈,1919年8月30日出版第37期时,被北京政府封禁。
12月23日。徐世昌于总统府设善后事宜讨论会。以钱能训为会长,张国淦为秘书长,周树模、汪大燮、曹汝霖、梁士诒、王揖唐、陆宗舆、靳云鹏、周自齐、丁乃扬、吴笈孙等为会员,以应付南北议和事。27日召开讨论会,讨论和平善后事宜。
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由张謇、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