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十月革命刚胜利不久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以种菜为业,母亲死得早,主要靠祖母扶养长大,从小参加劳动。1933年从七年制中学毕业后,曾在区报和州共青团报编辑部工作。1938年秋考入哈尔科夫市国立高尔基大学语文系学习;在学期间,他不但成绩优良,而且利用课余开始文学创作,在乌克兰的《祖国文学》专刊物发表诗歌利短篇小说。他的一些处女作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受到读者的喜爱,引起评论界注意。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苏德交战。冈察尔出于高度的爱国热忱,毅然弃学参军。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他一直是红军炮兵部队的英勇迫击炮手,曾多次负伤、立功,得过三枚勋章和奖章。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即复员,一边继续上大学,一边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冈察尔1946年毕业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然后进乌克兰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研究生。在此期间,他接连发表长篇小说《旗手》(1946~1948)、短篇小说《永不掉队》(1949)和《百灵鸟》(1951)及中篇小说《达佛里雅》(1952)等,这些作品还很快被译成苏联多种文字出版。从此,他成了全苏作家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作家的上述早期作品中,以《旗手》最有名,也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创作特色。这是作家根据自己参加卫国战争所得的丰富材料写成的三部曲。故事从1944年春天苏军突破希特勒侵略者防线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开始,以1945年5月初德国法西斯在柏林宣告投降结束。长篇小说集中描写一个由苏联各民族出身、战前从事各种和平劳动的人组成的红军团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一年多时间里的经历。它以富有诗意的笔触和高亢的浪漫主义风格,生动再现了苏军在迫歼侵略者过程中所显示的团结战斗和英勇献身精神,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充分反映东欧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部曲曾两次获得斯大林奖。
冈察尔于1952年出任乌克兰作协副主席,1960年当选为乌克兰党中央委员。在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初,他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即《彼列柯普》(1957)、《人和武器》(1960)和《小铃铛》(1963),其中后两部比较有名。《人和武器》描写1941年夏天德国军队突然入侵苏联及卫国战争最初阶段的情况:哈尔科夫大学的一群男女学生正在学习、散步、谈情说爱,过着美好的和平生活,战争爆发后,他们都志愿上前线,结果由于个人崇拜和上级指挥不力,使他们受尽了各种苦难。《小铃铛》由12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组成,主要叙述批判个人崇拜后乌克兰社会的多方面变化,如居功自傲、顽固保守的退休干部遭人奚落,斯大林时期的劳改营被撤除、普通农民在草原上的日常劳动及苏联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等等。这两部长篇小说中,头一部获得1962年乌克兰共和国文学奖,后一部获1964年列宁奖。
1968年初,冈察尔在乌克兰《祖国文学》杂志上发表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结果惹出了麻烦。这部新作叫《大教堂》,内容主要突出两点:第一,通过乌克兰历史文物萨音普里埸卡教堂被当作饲料库的命运,着力表现乌克兰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主题;第二,借“纯洁”、“富于诗情”的女主人公奥丽加受到粗野的伤害,指责领导把人当作“没有灵魂的生产工具”。长篇问世的当年,《真理报》和《消息报》都发表专文进行批判,说它“借古讽今”,对现实作了“片面的”和“主观主义”的描写。到1986年底苏联提倡“公开性”后,小说又被重新肯定,并很快被译成俄文出版。
70年代以来作家发表的主要作品《飓风》(1970)、《爱情的归宿》(1976)和《你的霞光》(1980)等,均为长篇小说。其中的头一部,描写主人公柯洛索夫斯基一生的经历:他先是参加卫国战争风暴,后来当了电影导演,拍外景时遇到特大飓风灾害。这部作品反复强调“要爱惜人”的思想,说“不能屈服于环境、条件和闲言碎语,不然我们就只是人的半成品!”这种思想大概也不合当时苏联领导的口味,所以评论界对它反应冷淡。另一部长篇用田园牧歌式的笔调写成,着力宣传当时的苏联农村既不存在贫困,也没有重大矛盾,干部公道民主,农庄富足,大家都生活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带有粉饰现实的倾向,艺术上也缺乏作者固有的鲜明、生动性。最后一部《你的霞光》的主人公是苏联驻外使馆的外交官,叙述却从他和一名出国访问的苏联学者在战争年代一次不寻常的遭遇开始,接着全部情节在国内和国外、过去和当前、痛苦的战争岁月及和平时期的复杂性多线条的交织中开展,既有对个人崇拜的暴露批判,又有对绚丽似霞光的美好心灵的歌颂,表现了作家在改革之声日益高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艺术上的新突破。这后一部小说获1982年苏联国家奖。
冈察尔现在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76年起),乌克兰作协理事会主席(1969年起)和苏联作协琐事会书记处书记(1971年起)。1978年,他被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