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第1章 独有豪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独有豪情(1 / 19)

【1956年可谓是多事之年。就在这个年头里,一个曾被全世界共产党员铭刻在心的光辉而伟大的名字,一夜之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斯大林在苏联几乎遭到了全盘否定!中苏之间的矛盾由此进一步扩大。】

1956年2月,严寒包围着莫斯科,但克里姆林宫内的气氛却很热烈。从14日至25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还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十五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参加。

这次大会是斯大林逝世后首次召开的苏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加以确认的大会。谁也没有想到,大会结束后赫鲁晓夫会引爆一枚政治的“定时炸弹”。

24日下午,大会宣布闭幕散会,代表们各自回到住所准备离去。当夜十一时三十分,苏共代表们又接到通知,被要求立即返回克里姆林宫,参加一个秘密会议,那些已经离开下榻的宾馆的代表也被紧急召回。因为会议是秘密举行的,外国代表团没有被邀请参加。

这个秘密会议是赫鲁晓夫为结束“斯大林时代”而精心准备的。

会议上,作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他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史称“秘密报告”。报告以大量的、惊人的事实揭露了斯大林所犯的错误,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危害。

会上,赫鲁晓夫还公布了列宁给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这是对斯大林崇高威望最致命的打击。这封信因被斯大林严密封锁了几十年,所有人都不知晓。列宁在这封信中对斯大林做了评价,指出“斯大林粗暴”,建议代表大会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职务上调开,找一个比斯大林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更少任性的人代替他。斯大林后来所犯的全部错误,证明了列宁担心的正确。这样,赫鲁晓夫首先剥去了斯大林是列宁的学生、战友和合法继承人的神圣光环。

剥去光环的斯大林变成了一个暴君,大量血淋淋的事实推到了代表们的面前——滥用权力,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大批忠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被逮捕和处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而与此同时,斯大林又在制造和欣赏对自己的个人崇拜??

尽管赫鲁晓夫再三强调,他所作的“秘密报告”不能拿到党外去宣扬,尤其不准登报,以免为敌人所利用。而事实上,赫鲁晓夫一边强调保密,一边又将报告的全文向党的积极分子传达。

这样一来,所谓“秘密报告”就没有了秘密可言。

斯大林的名字、他的语录、他的功绩、他的形象几十年来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中间犹如精神支柱。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贝鲁特由于经不起这样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还没等离开莫斯科,就在悲哀惊吓中猝然去世。

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苏共二十大的邓小平,把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速记稿带回北京。毛泽东接到“秘密报告”后极其震惊!苏联对斯大林的否定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唇亡齿寒的感受。这份文件无疑对毛泽东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冲击。

5月份,美国中央情报局从波兰人那里搞到了“秘密报告”的全文,并将此报告发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自此大白天下,其产生的巨大影响犹如原子弹爆炸,斯大林的神圣形象被粉碎了。东欧国家的人民要求其领导人纠正过去的错误,为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一些地区出现了要求摆脱“斯大林模式”、摆脱苏联控制的社会情绪。

首先,波兰出现了大的社会动荡,匈牙利紧随其后。两国发生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骚乱,史称“波匈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被弄得不知所措。后来波兰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而在匈牙利,骚乱演变为当局无法控制的动乱,直到苏军的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动乱才得以平息。

中国也难避冲击,受波匈事件影响,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些攻击共产党领导的言论和少数地方的罢工、罢课和公社社员退社事件。这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特别是对毛泽东触动很深。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他分析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新一代苏共领导人虽然一方面在批判斯大林,而另一方面又在继续重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这更加坚定了毛泽东与之斗争的信念,坚定了他独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但同时,他在对波匈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中,过分看重了阶级斗争的因素,同时把这一被夸大了的阶级斗争形势运用于对国内现状的评估,由此产生了错误的估计,最终导致了实践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毛泽东还有一个担心:他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引起的震荡可能会断送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与成果。他认为,需要有人站出来与否定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捍卫十月革命的道路及经验。

使命使然,信念使然,性格使然,毛泽东做出了历史的担当。

于是,中苏两党的分歧在1956年上了台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一件大事。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