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袁世凯公布《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组织令》该令共12条。主要规定:统率办事处为最高军事机关,直隶于大总统;办事处办事员,由参谋总长、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大元帅特派之高级军官、总务厅长担任。次日,袁世凯任命荫昌、王士珍、萨镇冰、唐在礼为办事员。12日,裁撤原总统府军事处。
浙江杭县留下镇茶商,因县署派员勒派学捐罢市。茶农因新茶上市销路无门,遂聚千余人捣毁收捐委员住所,警察厅惧事态扩大,派员劝说各店照常营业。
5月10日《甲寅》杂志在东京创刊该杂志由章士钊(笔名秋桐)主编,后约陈独秀、杨永泰、易培基等人协办,先后撰文者有李大钊、陈独秀、高一涵、张东荪、胡适、王重民等。该刊为政论性月刊,内容分政论、时评、通信、论坛、文录、小说等栏,其中以通信最为出色。该刊在扉页启事中宣称:“以条陈时弊,朴实说理为宗旨”。希望站在中间立场来讨论国事,提出改革方案,但不主张使用暴力,因此在抨击时政时,对革命队伍里的急进派也进行批评,曾遭到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力量的抨击。该刊出版4期后因故停刊,1915年5月改在上海出版,9月被北京政府交通部以妨害治安名义查禁。直至章士钊出任段祺瑞政府教育总长及司法总长,该刊才于1925年7月在北京重新出版,改名为《甲寅周刊》,由钟介民任编辑,设时评、论说、通讯、杂记、说林等栏。主要宣传封建复古,尊孔读经;提倡文言文,反对白话文;诋毁********,为政府辩解等。1926年迁至天津,1927年2月停刊,共出45期。
《民国》杂志在东京创刊该刊是孙中山抵达日本后领导一部分国民党员创办起来的。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即转为该党的机关刊物。胡汉民任总编辑,居正为名义上的发行人。参加编辑工作的有朱执信、邵元冲、田桐、周瘦鹊、苏曼殊、戴季陶、廖仲恺、汪精卫等,所写文章皆用笔名。胡汉民作发刊词,指出行其僭乱者“不过利用国民之弱点于一时”,因此“今日之救济,非于民智、民德、民力三者,急图其进步不可,而其为效又当视决心实行之如何”。“而尤欲有以释悲观者之所怀,故作为《民国杂志》”。该杂志现仅见3期,从内容看,大多数文章是批驳《谠报》拥护袁世凯独裁专制和非难国民党的种种论调的。该刊的政治态度十分鲜明,拥护孙中山,反对袁世凯;主张维护辛亥革命成果,坚决制裁蹂躏人权、实行帝制的元恶,鼓吹“三次革命”。
5月11日孙中山致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望其助中国革命党倒袁,革新内政,以挽救东亚危局。
5月12日教育总长汤化龙呈复袁世凯,报告对海外留学事宜之办法及对内教育方针。袁世凯批:“教育关系紧要,应由该部认真整理,用策进行。其海外留学事宜,并由该部与驻日公使随时妥商办理。”
5月13日袁世凯任命驻荷兰公使唐在复为出席海牙万国禁烟会议全权代表1912年,海牙万国禁烟会议召开第一次大会,时有英、法、德、美、日、葡、波斯等国参加,北京政府派驻德国公使梁诚出席会议,议定禁烟公约25条。是日,袁世凯命唐在复同颜惠庆参加本年6月15日在海牙召开的第三次大会。1915年2月11日,唐在复奉命在《禁烟公约》上签字,声明白签字日起中国实行公约。
奉天安东县民抗捐此前,安东征收牲畜税,统捐局派员赴各乡催纳,该县汤池子安民山自业地三道浪头等处农民,以生计困难,不堪重税,延不完缴,税吏催逼百端,农民于是举代表三人,与官厅磋商办法,但一直没有结果。是日,该乡民等正在集会商议之时,官厅派警兵防营前往,将代表三人拘去,乡民大愤,联络各乡屯,出而反抗,在铜矿岭聚众千余人,适有巡警二名骑兵一名经过,均被抓获。官军闻信,决定进剿,而农民已聚众2000余人包围了警局,抢去枪械子弹,官厅亦同时调集大兵来安,势将激战,后由商会出而调停,力劝官民双方,才得以了事。
5月14日孙中山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干部田桐呈报各省重要人物一览表。
5月16日中华革命党筹备委员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柏文蔚、周应时、陈其美、刘承烈、邓家彦、胡汉民、杨庶堪、居正、侯度生、张肇基、凌钺、文群、陈扬镳、张百麟、田桐等为筹备委员。
5月17日袁世凯公布《行政诉讼条例》、《诉愿条例》《行政诉讼条例》共35条,主要规定平政院有权审理中央或地方行政官署违法处分,导致损害人民权利而发生的诉讼案。《诉愿条例》共19条,规定中央或地方官署因违法及不正当行政处分致人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可直接向上级行政官署及平政院提起诉愿。
袁世凯公布蒙藏院官制该官制共15条,规定蒙藏院直隶于大总统,管理蒙藏事务,置总裁、副总裁、参事、司长等职员。
5月18日第二届县知事试验完毕是日分别榜示。县知事试验于5月4日举行第一试,6日举行第二试,14日至17日举行口试,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