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友》主席。1938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得法学和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应征入伍。1940年6月在战斗中负伤而被俘,1941年越狱逃跑,并于同年底回国。1942年曾在维希政府战俘署工作,创立全国被俘运动,帮助法国战俘越狱。1943年前往伦敦参加抵抗运动,并参加了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任驻伦敦和阿尔及利亚代表。1944年2月受戴高乐指派回到巴黎。同年8月被任命为临时政府的战俘事务秘书长。同年9月临时政府改组后回到“全国战俘与流放人员运动”总部工作。1945年出任“全国战俘联合会”领导委员会副主席。同年6月任《自由日报》主编,并与普利文共同创建“民主与社会主义抵抗联盟”1946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947年1月出任拉马埃迪政府退伍军人部长。1948~1949年任新闻国务秘书。1950年任海外领地部长,主管非洲事务。1953~1957年先后任法国驻欧洲理事会部长级代表、民主与社会主义抵抗联盟主席、内政部长、司法部长。在任期间,主张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谈判,支持英法联军侵略埃及。1958年3月任国民议会发展法中经济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小组临时办公室副主任。同年9月在公民投票中反对戴高乐提出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其间还通过民主与社会主义抵抗联盟与法国总工会、激进党等团体进行对戴高乐的示威游行。同年11月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落选,从此开始了其长达20多年的反对派政治活动。1959年1月召开民主与社会主义抵抗联盟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号召一切反戴派组织和个人联合起来,成为反戴旗手。1959~1981年一直担任涅夫勒省希家堡市市长。1962年再度当选民国民议会议员。1963年明确表示法国社会党的社会主义信条。1964年50多个小型“左翼”政治俱乐部合并成为共和制大会党,并当选为该党主席。同年9月出任共和制大会党与社会党、激进党联合组成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主席。1971年率领共和制大会党同法国社会党合并,并当选为新社会党的第一书记。1981年5月作为社会党候选人当选为第五共和国以来的第一位左翼总统。在就职后的次日就宣布解散国民议会,进行新的立法选举,社会党大获全胜,得票超过绝对多数,实现总统、总理、议会都是由社会党一统天下,并同法共签署《共同执政协议》,法共参加社会党政府。上台后顺应人民强烈要求变革的潮流,开始搞“法国式的社会主义”,突出表现为以大规模国有化为中心的经济结构改革,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只能以国有化为代价”。在1988年5月的总统选举中获胜而连任,成为第五共和国以来第一位通过普选连任的总统。曾于1961年以参议员身分、1981年以社会党第一书记身分、1983年以总统身分三次访华,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但在1992年支持向台湾出售武器,使中法关系受损。1995年5月卸任。1996年1月8日去世。密特朗的对内政策主张突出地反映于其历次竞选政策和两届任期的施政纲领中,其核心即为“法国式的社会主义”,但又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作了部分的调整和修正。在外交上继续奉行戴高乐独立自主、突出法国的大国地位路线的同时,又赋予其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突出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标榜人道主义原则,以“国际主义”和“理想主义”替代戴高乐的传统民族主义。“第三世界主义”突出了显示了其对外政策的社会党色彩,提倡所谓“新国际主义”,在坚持富国对穷国援助的“道义责任”的同时,对第三世界国家,又以意识形态划线进行政治排队。主张欧洲联合,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于1944年同达尼埃尔·古兹结婚,后来又有一个非正式的“第二家庭”。酷爱读书,爱好文学、艺术,擅长写作。主要著作有《在法兰西联邦的边境》、《法国的存在和退出》、《中国面临挑战》、《长期性政变》、《我所了解的真相》、《可行的社会主义》、《拳中的玫瑰》、《稻草和稻谷》、《蜜蜂和建筑师》、《此时此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