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巨人> 第5章 自由选择(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自由选择(2)(2 / 3)

们可以找别的方法。’”

然而事实证明,另寻他法这条路并不明朗,前途一片渺茫。萨基诺和温兹维格没兴趣进行收购或是迁店,对于他们经营的这种小型企业来说,他们并不清楚有何发展途径。于是他们大量阅读,反复思量、交流—定期坐在美食店旁边的野餐桌边讨论彼此的想法。他们从行业内外寻求意见,写下发展宣言,随后提出二稿。1994年,一个宏大的发展纲要终于出炉。

他们将企业命名为金爵曼集团。根据温兹维格和萨基诺的设想,2009年集团将开设12~15家分支机构。新兴分支机构位于安亚伯地区,保持小规模经营。各个分支机构都沿袭金爵曼的名牌,但每家分支机构都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和个性,所有机构旨在提升餐饮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改善金爵曼集团及其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当前金爵曼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一家面包店(金爵曼面包房)以及金爵美食店。还可以再开设一家培训公司、一家函购公司、一家餐饮承包公司、一家奶油炼乳公司、一两家餐厅以及一个蔬菜摊,不胜枚举。

如果行得通的话,这项方略将避免金爵曼陷入停滞和衰退。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曾经多么成功,数年之后都难免受此困扰。温兹维格和萨基诺成功做到了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得以保留他们一开始创业时所拥有的特质—与社区紧密结合,与顾客关系密切,员工之间充满团队精神,食品服务质量出众。无论金爵曼集团未来15年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将始终坚持本土经营—集合当地一系列小型企业,每个分支机构都力求做到最好。

这项战略真的有了效果。不仅企业重获活力,企业创始人也重新精神大振。2002年,发展规划进行了一半,已经有7家分支机构落成运营。温兹维格说,“我们在这一行做了20年,我现在对工作的兴致甚至比刚开始工作时还要强烈。生活中的乐趣更多,我对生活的态度更加坦然。成功意味着你需要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现在我很乐意应对这些问题。”

在我们的案例中,并非所有企业家都像温兹维格、萨基诺、梅塔格和埃里克森一样幸运。有些人需要更加有说服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挣扎于快速发展的魔咒之中的人,城市档案托管公司CEO兼创始人诺姆·布罗德斯基称之为“土拨鼠综合征”。布罗德斯基在商界历经25载有余,他注意到人们经常陷入某种行为模式之中,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错误,这有点像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里的主角。布罗德斯基之所以熟悉这种现象,不仅仅因为自己从他人身上观察得来,也因为他需要克服自身的“土拨鼠综合征”倾向,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开创一家真正能够为自己带来生活所求的企业。

1979年,他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家快递公司。公司位于曼哈顿,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准入门槛的行当来说,曼哈顿恐怕是全球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了。实际上,数以百计的快递公司在同一客户群面前大搞价格战,但布罗德斯基却成功开辟了一片利润丰厚的天地,这主要归功于广告公司的一位顾客。这位顾客告诉他,只要快递公司能够提供发票,显示每笔快递服务中广告公司需要向哪位客户收缴快递费,广告公司就会雇用这家快递公司。在今天看来,这项要求简单至极,但回溯到那个年代,许多小型企业依然使用打字机,凭借手工记录数据。布罗德斯基的竞争对手都说不可能出具这样的发票,但布罗德斯基脑子转得更快。他是行业内率先购买计算机的人之一。只要使用计算机,他就能够按照要求设计软件,公司营业额随之急剧增长。他的完美快递公司(Perfect Courier)也连续三年荣登《公司》杂志评选出的发展最快私营企业500强。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投机四起,满是垃圾债券、公司抢掠、恶意收购,弱肉强食无孔不入。布罗德斯基若想同寡头巨贾较量,就要公司上市,扩大销售,在全国建立分支。他的雄心开始定格在一个数字之上。“如果你问我那时候想要什么,我会马上告诉你,我想要一家产值1亿美元的公司,”他回忆道,“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这个。我从来没想过原因。那就是我的目标。我下决心要拥有一家产值上亿美元的公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1986年,布罗德斯基收购了一家竞争对手公司,这家公司早已上市,且兼并了其他两家公司。整合后的公司重新命名为城市邮政公司(CitiPostal)。城市邮政公司成为全美发展最快的上市公司,但是每年4 500万美元的销售额还是远远低于布罗德斯基的目标。后来一位朋友告诉他,另外一家名为蓝天快递(Sky Courier)的竞争对手公司正拍卖待售,这家公司年营业额7 500万美元。尽管蓝天快递存在某些严重缺陷,但是布罗德斯基还是觉得可以买下这家公司,一举实现自己的目标。

布罗德斯基无法抵制这种冲动。几乎所有同他讨论过的人都反对这一提议,但他却一意孤行买下蓝天快递—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事件。事实证明,蓝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