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析 美国人为什么闹了个笑话,以为墨西哥人的驴子会报时呢?原因是他犯了一个“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他把墨西哥人托起驴子的尾巴,然后告诉他准确的时间之间的先后关系误认为是因果关系了。
理论探讨 因果联系是世界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若干现象的产生会引起另外现象的产生,那么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后者就是前者的结果。判断两个现象之间有无因果联系,关键要看它们有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果联系普遍性,即任何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也有它所产生的结果,原因和结果如影随形,恒常伴随的——若两个现象之间不存在恒常伴随性,则可断定它们不具有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先后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因后果”。一般地说,原因先于结果而发生,但是先发生的未必是原因,后发生的未必就是结果;否则,会犯“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
(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即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之间本身固有的联系。因此,要实事求是地探索这个客观联系,而不能“想当然”,用主观臆想的“因果”联系代替事物本身固有的因果联系,否则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4)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在特定条件下,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如果把原因误认为是结果,或把结果误认为是原因,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例如,在19世纪的英国,勤劳的农民至少有两头牛,而好吃懒做的人通常没有牛。于是,某改革家建议给每位没有牛的农民两头牛,以便使他们勤劳起来,这就犯了“倒果为因”的逻辑错误。事实上,是因为勤劳才添置了两头牛,而不是有了两头牛才勤劳起来。
18.天狗食日说
在原始人的部落里,原始人对“日食”现象提出了一个假定性解释:日食是天狗把太阳吞了,即“天狗食日说”。基于这样的假设,在发生日食后,原始人推断:若敲锣打鼓,则天狗惧怕;若天狗惧怕,则把它吐出来;若吐出来,则太阳渐渐回复原状。现正在日食,而我们正在敲锣打鼓。所以,太阳在渐渐回复原状。数千年来,初民们每次看到日食,经过敲锣打鼓之后,太阳都真的渐渐回复原状。既然千百次预测都应验了,就确信“天狗食日说”为真了。
逻辑分析 科学的发展证明,“天狗食日说”是荒谬的。从逻辑方面看,原始人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敲锣打鼓”和“太阳渐渐回复原状”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19.儿子的先见之明
有一位老人,在人潮来往的热闹街口,摆设卖香肠的摊子。由于地点选得好,很多人喜欢吃他烤的香肠,他的收入十分稳定。
老人不识字,也从来不听新闻报道,对于社会时事根本一无所知。但他读大学的儿子可是博古通今,几乎称得上是无所不知。
有一天,他的儿子来到父亲的香肠摊子,见到父亲摊子上挂着大批香肠,儿子吃惊地问:“爸爸,你没听说,现在到处都不景气吗?你还去批发这么多的香肠,难道你不怕卖不完会坏掉?”
老人听了儿子的话,认为读过书的人,见识和眼光果然不同。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便减少香肠的进货量。同时,心里也不断地翻腾着不景气的想法,认为大家的日子都不会过得很好的话,有闲钱来买烤香肠吃的人,也一定会相应地随之减少,因而老人的吆喝声也就变小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地卖力了。
随着老人自身的改变,每天香肠的进货量逐次递减。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老人只希望能够早早将摊子上少得可怜的香肠赶紧卖完,以免造成自己囤货的压力。对客人的态度,也就难免变得急躁与不耐烦。
终于,这个小摊子前的客人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什么买卖了。老人渐渐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窘境,他不禁摇头长叹:“唉!儿子真是有先见之明,不景气的情况,真的很严重啊!”
逻辑分析 显然,真实的情况是:老人的做法导致了老人生意的“不景气”,而不是预测到“不景气”导致老人那样做!老人陷入了“因果倒置”的谬误。
20.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号的也是一对夫妇。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