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城镇的对外开放,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实施项目建设和产业聚集。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园和5个开发小区的窗口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增强城镇集聚的能量。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增强产业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五、从目前能办的事做起,努力创造核心区建设的良好开端
以交通、通信为主的快速线状基础设施是建设核心经济区的基础。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改善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人手,认真做好近期工作,努力抓好“两网”、“两线”建设。
(一)尽快建成陆、水、空并举的立体交通网
白兰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白银到兰州的行程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减少到现在的45分钟,有效缩短了兰州市中心到白银市中心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为两地进一步加强交流和沟通创造了条件。白银至刘寨柯高速公路已于2002年开工建设,路段全长110.8公里,计划三年完成。白刘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打通白银东西向的高速通道,形成东接银川、西连兰州的格局,大大拉近白银与周边城市间的距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开通“五佛一四龙一小山峡一兰州”的总长250.9公里的黄河航运线路,可以使兰州、白银两地增加一条新的通道,为发展旅游等产业打好基础。目前,黄河白银段的航运建设项目已开始实施。黄河航运建设的长远目标是逐步实现上溯兰州、下达银川的直航。白银至兰州中川机场的公路已列入国债建设项目。路段总长64公里,建成后航空港的优势将更加凸现。
(二)尽快实现兰州、白银通信本地网联网
兰州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应进一步扩大范围,增强实力。白银的邮电通信业也很有优势,实现和兰州的“联姻”,可以进一步推动两地邮电通信产业的发展。两市应从核心区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工作,变兰州、白银两个本地网合并为一个本地网,即打电话使用同一区号,这样不仅会扩大兰州的辐射面,还会使白银的邮电通信状况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抓紧建设兰白绿化美化一条线
兰州市以南北两山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绿化面积累计达到了47万亩。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2.3万亩,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15%。白银近年也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力度,大环境绿化初见成效,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2515亩,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3.75%。从现在起,两市应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经过5到10年的建设,在分别搞好本市大环境绿化的基础上,通过相向发展,使兰州市和白银市周围的绿化圈(防护林带)初具规模,使兰州至白银90公里公路两边基本绿化,逐步建成绿色生态长廊,为核心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一条线
兰州黄河沿岸有全国最长的滨河带状公园,40公里黄河风情线已建成17.8公里,黄河风情旅游线已经形成,市内有五泉、白塔、南湖、金城、儿童、水上等各具特色的公园,有白云观、五泉山、白塔寺等著名的文物古迹,还有西起西固城、东至东岗镇,再沿黄河东到靖远长达200余里的秦汉长城遗址。白银自然风光雄浑,人文景观独特。沿黄河一线有集休闲、度假、疗养、办公、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白银四龙度假村,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的景泰黄河石林,有正在开发建设的“靖远十公里黄河风情旅游区”,有万亩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白银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宁红军长征会师胜地,有佛教宝地法泉寺和道教圣地北武当山,还有森林茂密、风光迷人的崛吴山、寿鹿山、哈思山等原始森林,这些都是黄河沿岸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两市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兰州滨河路黄河风情旅游线为起点,依托兰州到五佛的黄河航道,共同开发集都市风貌、文物古迹、黄河风情、石林奇观、观光农业、会师圣地为一体,兰州、白银、景泰、靖远、会宁成一线的风格独特的特色旅游产业。
为此,还应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成立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核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定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区内两市进行全面考察,进一步摸清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今后发展的前景和潜力,根据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制定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目标措施。三是兰州、白银两市要根据核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近期重点工作,进一步修订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总之,兰州、白银两市要在核心区建设上真正形成共识,同心协力,努力开创核心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部分内容刊于2002年9月4日《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