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
党的十六大之后,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十五”计划适时进行了调整,按照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更高标准,提出了白银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使我们从更高要求、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考虑白银的发展问题。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立足甘肃实际,创造性地提出“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改革的旗帜,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要求,对我们思想触动很大,我们觉得省上的决策非常符合白银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我们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完善发展思路时,更加注重通过抓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注重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今后一个时期,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始终高举发展的旗帜、改革的旗帜,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坚持项目带动、改革促动、创新推动,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文明开放的新白银。
发展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提前一年,即2004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到2007年实现总体小康,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3年,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0美元以上。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
白银立市的基础在工业,改革的难点在工业,今后的希望也在工业。我们要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份制改造、政策性破产和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步伐,推进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实现技术更新换代、产品延伸转化和产业提升转型,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加工制造企业,形成接续替代产业,建立工业的新支柱和新优势。具体要抓好五大门类:
(一)有色金属工业,要提高、延伸、转型
有色金属目前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4%,仍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我们要围绕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西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中心,提高有色金属冶炼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铜、铝、铅、锌、稀土等有色金属主导产品产业链,拓展新行业、新领域实现产业转型。重点要实施好厂坝~李家沟铅锌矿深部开采、铅锌冶炼节能环保国债技改、铜冶炼厂技改、10万吨精铝生产线建设、新型高精度有色金属加工材等重点项目,提高有色金属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资源回收与再生、能源开发、环境治理等项目,发展高新技术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
(二)煤电能源工业,要开发、联营、转化
煤电能源目前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5.5%,是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产业。我们要紧紧依托丰富的水电、煤炭资源,加快水电、煤电能源开发,实施煤、电、冶联营,加快煤炭资源的转化增值。坚持水电、火电并重,重点抓好靖远电厂三期(2×30万千瓦)、乌金峡水电站(20万千瓦)和煤电冶联建(2×30万千瓦)项目,建设靖煤公司环保型劣质煤发电厂(3×13.5万千瓦)和新建景泰火电厂(4×60万千瓦),争取黑山峡小观音水电综合开发项目(140万千瓦)。如果这些项目建成,加上现有容量,白银区域内电力总容量可达730万千瓦以上,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尽快实施白银煤电冶股份有限公司联建机组项目,建立行业联合发展机制,实现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煤制气、煤制油等煤化工新兴产业,开辟煤炭资源利用的新路子。
(三)化学建材工业,要精细、新型、循环
化工建材目前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0.7%,是需要扩大规模和提高层次的产业。我们要依托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和相关企业,发展精细化工,发展新型建材,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实施TDI生产线改扩建、聚碳酸酯技改、稀土化工和氟化工开发等重点项目,把传统化工基地逐步提升为现代精细化工基地。充分发挥陶土、石灰石、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逐步淘汰落后工艺、落后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新型专用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陶瓷、新型石膏装饰材料工业。特别要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充分利用好有色、化工企业的尾矿尾气,对白银市区内多年形成的约30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和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