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年鉴之1900> 第40章 12月(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12月(2)(2 / 3)

福尔西负责摄影的重要影片还有:《他的婚宴之夜》(1919)、《红衣圣人》(1925)、《美利坚美人》(1927)、《美艳亲王》(1929)、《勇歌女》(1930)、《玉楼花劫》(1931)、《女记室之秘密》(1932)、《影城艳史》(1932)、《风雨之晨》(1933)、《琴韵鹃声》(1933)、《疗情记》(1934)、《一点灵犀》(1934)、《旧约新盟》(1934)、《花月梦残》(1935)、《东风海棠》(1935)、《人情鬼域》(1935)、《歌舞大王齐格飞》(1936,合拍)、《陈夫人的最后一吻》(1937)、《巫山梦回》(1938)、《红鸾双喜》(1939)、《红豆相思》(1939)、《颠凤倒鸾》(1939)、《飞来艳福》(1940)、《偷香圣手》(1940)、《花妒莺嗔》(1940)、《美人如玉》(1941)、《佳偶天成》(1941)、《闺女洗冤记》(1942)、《七重心》(1942)《鸳鸯戏水》(1942)、《比翼鸟》(1944,合拍)、《钟》(1945)、《百美嬉春》(1946)、《银汉笙歌》(1946)、《锦绣天堂》(1946)、《倩女幽怨》(1946)、《国情谘文》(1948,又译《三十功名尘与土》)、《出水黄莺》(1949)、《金屋藏娇》(1949)、《绝代艳姬》(1949)、《马来亚歼敌记》(1950)、《红楼魔影》(1961)、《脂粉七雄》(1954)、《一曲情深》(1954)、《水手艳史》(1955)、《快枪手仍活着》(1956)、《爱情的高价》(1958)、《冒牌将军》(1958)、《南太平洋潜水战》(1958)、《黑白姻缘》(1960)、《阳台》(1963,也获黑白片最佳摄影金像奖提名)、《玻璃屋》(1972)等。

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斯台芳(1881~1942)是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开一家纺织厂,母亲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还在中学期间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并闻到了报刊油墨的味道了。1900年他考入维也纳大学专攻哲学,两年后转入柏林大学。1904年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之后,离开了大学,前往欧洲、印度、加菲等地访问,结识了罗丹、罗曼·罗兰等文化名人。1901年出版了他第一部诗集《银弦集》,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于1904年问世,1907年创作了他第一部戏剧《泰尔西特斯》,作为世界著名传记作家的第一部传记作品是写比利时诗人《艾半尔·凡尔哈论》(1910)。而使茨威格真正成为小说家并具有自己创作风格的是《初次经历》(1911)小说集,内收有《夜色朦胧》、《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几年毕生的艺术追求,即一个基本主题的确立: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当然,这些作品具有弗洛伊德学说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弗洛伊德的学说激起他的创作热情。如果说,《初次经历》诸篇小说写的儿童青春期萌发的冲动,那么30年代他创作进入巅峰时期,发表了《热带癫狂症》(1922)小说集,内收有《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芳心迷离》等,写的是成年人的情欲冲动和力量以及无意识的流动,反映人的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应1927年间的小说集《情感的迷惘》,内收《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消亡》等,写的是老年人情欲驱动下的意外打击时心态。比如《热带癫狂症患者》的男主人公仅为着瞬间的冲动,不惜以生命殉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一位13岁少女对一个登徒子一见倾心,像妓女恶少;《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一个富有孀妇竟为一个赌徒的一双手而神魂颠倒,以身相许;《情感的迷惘》中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竟搞同性恋,出入下流龌龊场所。以情欲为主题的作品呈现着人类精神的微观世界,揭示着人类心灵的险秘世界;但人是社会人,生活具有历史印证,这可以说是他创作中的一个偏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他服役入伍,撰文颂扬所谓“爱国主义”,但战争的残酷性使他心灵受到震撼,很快成为反战人士。1916年取材于《圣经·四约》中的《耶利来》而创作了一部反战题材的戏剧《叶莱半亚斯》,还有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危机的《看不见的收藏》,以第二次大战为背景的《日内瓦湖畔》、《桎梏》、《象棋的故事》等都是些反战题材。

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面临一场灾难。他的祖国被并吞,大批犹太人被屠杀,他的作品被毁,他于是被迫流亡伦敦、美国和巴西,他参加了救助犹太流亡者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援助他们。但残酷现实粉碎了他人道主义的理想,一种悲观主义思想困扰他。终于在1942年完成了《昨天的世界》自传,与妻子一起自杀。

茨威格一生写了9部散文集,7部戏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