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洛佩斯·马特奥斯,墨西哥总统,1958~1964年在任,革命制度党领导人。1910年5月26日出生于墨西哥州的阿蒂萨潘·德·萨拉戈萨的一个牙科医生家庭。幼年丧父,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在国立自治大学攻读法律,在世界史、艺术和文学方面造诣较深,曾在托卢卡文学院任教授,1944~1946年任该校校长。1928年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任墨西哥州长的私人秘书。1929年参加国民革命党(后改称革命党、革命制度党),先后担任该党对外关系书记里瓦·帕拉西奥的秘书、托卢卡地区书记、联邦区市委书记、全国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等职。1946~1952年任联邦参议员。1952~1957年任劳工部长,其间善于调解各种劳工争端,参与起草美墨移民条约。1957年11月被革命制度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1958年7月大选获胜后于同年12月就任共和国总统。任内,国民经济发展较快,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加速土地改革进程,任期内共分配1000多万公顷土地,采用新的贷款形式,建立畜牧场、林场等;在经济方面,扩大国家成分,实行电力墨西哥化,限制矿业部门的外国资本(不得超过企业全部资本的49%),禁止外国人参与金融信贷业务;在政治方面,修改宪法,建立党的众议员制,即在野党只要在全国大选中获得2.5%的选票即可以在众议院占5个席位,并以此为基础,每增加0.5%选票即可增加一席,但最多不得超过20席;在对外政策方面,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重视同美国的关系,扩大同西欧国家的贸易关系,首次访问亚洲,同印度、日本、印尼等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抵制了美洲国家组织制裁古巴的决议,继续同古巴保持外交关系,通过谈判使美国于1963年8月把霸占近百年来的查米萨地区归还给墨西哥。1964年任满卸职。1969年9月22日在墨西哥城病逝。
保罗(1910~1964)
希腊国王,1947~1964年在任。1901年生于雅典。为康斯坦丁一世国王和索菲亚王后的第三个儿子。早年曾随父王远征小亚细亚,并出任海军军官。1924年希腊议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后,随兄乔治二世流亡中东、英国等地。并在海外期间学习工程学、哲学等。1935年回国。1940~1941年在军队总参谋部任职。1941年德国军队占领希腊后,随王室流亡埃及。1946年回国。1947年4月其兄乔治二世去世后继承王位。1951年兼任希腊陆军总司令。1964年3月去世。1938年结婚,有4个子女。大女儿索菲亚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夫人。
佐伊塔基斯(1910~)
乔治·佐伊塔基斯,希腊摄政王。1967~1972年在位。主要在军队服役,曾参加过希腊现代所有重要的军事行动。1965年升为上将军衔。1967年4月21日参加军事政变,任军政权国防部副部长。同年底在希腊国王发动宫廷政变流产并流亡国外,后担任希腊摄政王。1972年被乔治·帕帕多普洛斯取代。1974年军人政权倒台后于1975年2月被捕入狱,并被判处终身监禁,且被开除军籍。
斯皮诺拉(1910~)
安东尼奥·塞巴斯蒂奥·德·斯皮诺拉,葡萄牙共和国总统,1974年5~9月在任。1910年4月11日生于埃斯特雷兹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曾是萨拉查总理的财政顾问。中学毕业后进入葡萄牙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陆军和国民卫队服役。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参加了佛朗哥的叛乱队伍。在二战期间,曾被派往法西斯德国接受军事训练,并以观察员身份随德国军队到苏德前线活动。1959年出任里斯本警备司令。1961年自愿要求去安哥拉,镇压当地的民族解放运动。1968~1973年出任几内亚比绍总督兼驻几葡军总司令。1969年晋升为将军。1973年回国后提升为副总参谋长。1974年发表了著名的《葡萄牙及其未来》一书,阐述了自己对葡殖民政策的主张,因该书的公开出版而丢官,但其主张却得到军队中广大中下级军官的同情与支持。1974年4月,葡中下层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近半个世纪的法西斯专制统治。斯在由军人组成的救国委员会的支持下,于同年5月出任共和国总统,并兼任武装部队运动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1974年9月,由于其新殖民主义的政策主张与时代发展潮流不符,并遭到左翼军人和国内左翼政党的强烈反对,被迫辞职下台。但其不甘心失败,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反扑。1975年3月,支持一部分右翼军人发动政变。政变流产后,出走并流亡巴西。1976年回国。其主要著作有《葡萄牙及其未来》、《民主和自决》、《武装力量和政治》、《在未来的道路上》等。
布拉特利(1910~)
特里格弗·马丁·布拉特利,挪威首相,1971年3月~1972年10月、1973年10月~1976年1月两次在任。1910年1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