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倒霉的是,飞行时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以后,第一个工作就是检查飞机用油。不出所料,那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用过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见到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痛苦不堪,眼泪沿着面颊流下。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一定会对这个机械工大发雷霆,痛责一番。
然而,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了围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面对领导如此宽容,那位年轻的机械工泪流满面。后来,这位机械工人在美国飞行界对飞机的修护和保养达到了一流的水平。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真正的宽容,当是以大局为重而超越了个人恩怨的。
《菜根谭》上有这么一段话:“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意思是说:宽恕别人的错误,就是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用激烈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错误,就是要让别人再错上加错。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的人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为对他们的期望值高而求全责备。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的,不然何来“经验”一词呢?只有吃一堑,才能长一智,领导应该能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你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的,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你就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于那些过错,你应当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下属。作为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优秀人才都会犯错,任何人,包括自己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为对方个人的原因,你也要尽可能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否定整个人。正确的做法是:让下属在失利的阴影中站起来,他们会奋力一搏,最终取得成功。历史上“戴罪立功”的例子已不算少,而那些有过错的个人因为总结了深刻教训、受到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往往能作出比那些一帆风顺的人更大的贡献,由此让人“刮目相看”。所以,能否让有过之人得到从头再来的机会,关键看领导的方式与方法了。
9.发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的成功是和个人兴趣紧密相连的,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情才会离成功更近。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使他提出了影响我们一个多世纪的《相对论》;化学家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炸药,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的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于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兴趣起源于个体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这种内在的个体心理倾向可以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领导者,不仅不应该扼杀下属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要尊重一切有益的兴趣,并对下属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管理,以促进下属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那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推进事业的发展呢?
要用心发现下属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郭沫若也说过:“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有了感情和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地沉湎于其中;不仅吃苦受累在所不惜,而且常常因此寝食俱废,甚至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和石破天惊的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所以,从一个人的兴趣,往往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思想、气质和用心所在,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潜力和才干,这无疑给管理者知人善任提供了极好的信誉。所以每一个管理者都要用心观察和发现下属的兴趣,以作为考察和发现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充分利用下属的个人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他的长处和优势。分配他所感兴趣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就油然而生,工作就会干得很好。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就会感到百无聊赖,索然无味,即使提供给他的条件再好,待遇再高,也难以做出成绩来,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是“舍长取短”。所以,管理者在给下属任职、定岗和安排任务时,应尽可能照顾到个人兴趣,使工作与兴趣、专长一致起来,为其提供一种适合其兴趣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干的,也是他最感兴趣的。例如,让“求知型兴趣”的人去钻研科学,研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