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领导培养下属的100条铁律> 第23章 奖惩分明,恩威并施树威立信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奖惩分明,恩威并施树威立信 (3)(2 / 3)

走。水与火的交融,才会臻至领导艺术的极限。

古今许多用人实践证明,刚柔相济远胜于刚柔偏废。如同人的身体构造,有坚硬的部分——手、脚、骨骼等,也有柔软的部分-一肌肉、软组织等,二者的有机结合,人才能灵活自如地从事多种活动。

当然,现代管理者在批评或责罚下属时,应该根据事实,就事论事,要有充分的理由,而不应胡乱地施威。施威之后,要给下属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下不为例;然后还要有计划地做收服人心的工作。这时不妨把自己认为在下属中有声望的人找来,与他做深入长谈,谈话时态度要真诚自然,让他感受到你确实是器重他,倚仗他达到与其他下属的交流。

管理者只需通过这些中间人的传播作用来稳定民心,而不必直接出面。由有声望的中间人将管理者的意图代为转述,每个职员都会反应过来:“原来上司也不是冷酷无情的。”他们也许会想到:“好好干仍有升职的机会。努力吧,管理者也许会因为我的工作能力对我另眼相看。”

可见,管理者的“火攻”是强硬的一手,镇住了局面;再通过“水疗”把恩泽缓缓传递下来,浸润到每个人心中。恩威并举,使下属不得不佩服你的管理手段。

总的来说,管理者需要注意下面三点:

1、恩与威高度统一起来

管理者既要温和、慈爱和无私,时刻给员工以真诚的爱,同时又要对下属的各种不良行为决不姑息迁就,使恩威高度统一起来。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下属对你既尊重和感激,又不敢违令擅行。

2、命令与商量融为一体

比如可以说:“我是这么想的,你们的意见呢?”当对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如果有道理,不妨可以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就这么办吧!”这样做,既可避免管理者的命令或指示的不周,也可使下属因受到管理者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而心情舒畅,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执行你的命令或指示。

3、谴责、惩处与尊重、关怀融为一体

对下属的谴责和惩处,同时又体现了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从而使对方既诚服又感激。施展铁腕是管理者体现领导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好员工的必要措施。但如何施展也很有讲究,如果总以强硬的态度去施展,很可能会令人反感甚至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时需要领导对管理机构进行大胆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其中,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整是一件很难办很棘手的事,如果方法不得当,很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会出现重大动荡。有很多领导在调整高层管理人员时,采取强硬手段显得无情无义,也易留下后患;相反,采用温和的方式施展铁腕,以曲径通幽的方式照样达到目的,就会收到极佳的效果。

赵匡胤当上大宋皇帝后,总是寝不安枕。从自己陈桥兵变易周为宋的经历,他深知兵权的关键性,也总怕有将领以他为“榜样”,兵变篡权,因此他下定决心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

但是赵匡胤并没有采取腥风血雨的方式,他的铁腕不仅逐步施展,而且采取了一种和风细雨的方式,并因此传为历史佳话。

经过两次对禁军领导班子的调整,作为宋朝中央军的禁军一直十分稳定,赵匡胤这才放了心。于是到了建隆二年(961年)的三月,他便免去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职务,改任为南西道节度使;又免去韩令坤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职务,去任成德节度便。殿前都点检一职自此不再任授,赵匡胤自此完成了皇帝亲握军权的大事,实现了皇帝就是军队统帅的专制决策。

到了这一步,在宋朝禁军这个国家军队中,主要的高级将领,都已为赵匡胤的兄弟、义兄弟和亲信分别担任。从理论上来说,这样就可以使赵匡胤高枕无忧,无需担心兵权被他人所篡,再有人利用兵权来左右政权了。其实,这种把兵权分别授予自己人的方法并非就是非常牢靠,历史上就有许多弑父屠子、兄弟相残的例子为人耳熟能详。

仅把军队领导人都换成亲信,赵匡胤仍不会高枕无忧的。他又进一步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以一次宫中酒宴而解去了他的心病,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所有军权。

赵匡胤可以说是做到了水火交融的极限,软硬兼施,刚柔相济,显示了他高超的掌权手段。现实中,管理者也要巧妙利用“火攻”与“水疗”的结合点: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下属一定要大动肝火,这是制止和预防类似错误行为,显示管理者运用威慑力量的最佳时机。最好的做法是威而不怒,怒而不发,当罚则罚,当除则除。对于那种故意妨碍计划实施或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人,更要发火,这将有利于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树立起你在下属心中令人敬畏的形象。但要注意的是,发火不是管理的灵丹妙药,真正有威望的管理者一般很少发火,尤其不会故意发火耍威风,通常他们发火时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管理者的恩威并济,真情实意的关心下属,铁面无私地处理问题,这都是建立管理者威望的有效手段。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