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举办各种宴会、联欢会、生日庆祝会、舞会等,既可以加强下属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领导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领导要发挥好自身的典范作用,以德服人是基本,优秀的领导才能和不折不扣的业绩证明是核心,真诚地关心下属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具备了这些素质,就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从而也树立了自己的人格力量。
2.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兑现承诺
世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稳,业无诚信不旺,家无诚信不和,民无诚信不立,官无诚信不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领导者为人处世的学问。领导者示信于人,才能得到贤才,才能赢得人心,才能获得成功。
有一天,魏文侯跟大夫们饮酒,魏文侯下酒令说:“干杯不尽的要罚酒。”让公乘不仁执行。喝到后来大家干杯时,只有魏文侯没有举杯。公乘不仁便要罚酒。文侯瞪眼看着公乘不仁没有接酒的意思。侍者说:“不仁不能罚酒,君已醉。”不仁说:“《周书》有言:‘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是说重蹈覆辙的危险性。为臣的不能改变酒令,为君的也不能改变自己的酒令。今君下的酒令自己不执行,这样行吗?”文侯便举大杯饮酒,并奉公乘不仁做为上客。
有明君必有贤臣,公乘不仁能执行酒令,是因魏文侯认识到言行一致才能取信于人的重要意义。言行一致,知错必改,这是魏文侯之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值得现代领导者借鉴的。
很多做领导的人有一种老毛病,那就是把自己跟下属约定的事当作无关紧要,即使失信也不太在乎。更有甚者,对于下属提出的难题,惯于使用伎俩搪塞过去。久而久之,不但丧失了下属的信赖,还被认为是个虚伪的人,领导能力大大下降。
诚信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至高无上。有了它,他才能够领导人们到达“承诺之地”;没有它,他就会在期望的荒漠中徘徊不前。诚信一旦失去,就很难重新获得。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有所建树的领导,要谨小慎微地保护好你的诚信,照顾好它,永远不要把它丢失。领导守信,核心是对下属负责。诚信的主要含义是无欺、守诺、践约,对于领导来说,坚守诚信,在工作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慎重给下属许诺
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口不违心。有的单位在招聘下属时比较困难,很多领导者为了尽快招到满意的人,往往会对人开出不同的条件,甚至会超出自己的权利范围;也有些领导者会在“留人”时做出超过标准的许诺。可是当你的承诺没有办法兑现时,你就难以再面对下属,那时你会感到无地自容。对于下属,领导者是代表着组织的,当他觉得你是在“欺骗”他时,他会产生怨恨情绪,由此给单位造成的隐性危害和负面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领导者都要讲诚信,不要轻易地给下属许诺,尤其是不要开出难以兑现的条件。
承诺时要留有余地
许多领导者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往往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成功人士一般都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许诺时也决不斩钉截铁地拍胸脯,把话说绝。例如,多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当然,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努力寻找理由,诺言一旦说出,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万一情况有变,给自己留有回旋的空间;二是兑现时超出了下属的心理预期,就会给他意外的惊喜。
言行之间的统一。要将自己所说之词切实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对于社会中的任何群体和个人都是这样,而对于领导者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做出了承诺或达成了某种契约,那就务求守诺、践约,不可无端撕毁协议。
必要时有所调整。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前后言行完全一致是不合理的,从诚信原则出发,如果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某种承诺,达成了某种契约,公告了某项决定,即使情况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有一些新的因素产生,但如无碍大局或无必要做出调整,就让原有决策适当稳定一段,切不可轻易变动;如果情况确实发生很大变化,确有必要对以前的承诺、契约、决定做出调整,领导们也不能隐瞒,而应及时向有关的人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其理解,并及时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做出调整。
谨防“隐性许诺”
隐性许诺是指:领导者虽然没有明确承诺下属,但下属自认为领导者实际作了承诺,如果领导者没有做到,下属会认为领导者失信。造成隐性许诺的原因往往是领导者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曾给了下属某些待遇奖励,但没有强调当时的特殊性,就会给下属以后要形成惯例的感觉。
无法兑现时,要诚恳道歉
如果做出了承诺,而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以致无法兑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下属真诚地道歉并坦诚地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