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第5章 性学三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性学三论(1)(1 / 3)

第一章 性变态

在生物学中,人们常以“性本能”这一名词来表述人类或动物对性的需求。我们认为,性行为和人们感到饥饿时寻找食物的行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人的本能需求。可是,在我们的词汇语言中,很难找到贴合实际的词语来表达,这种类似饥饿时候觅食的性行为,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借用力比多或性力来代指这一行为。

人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性行为的实质,大多数人认为,性行为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功能的成熟才渐渐出现的,而童年时代是根本不存在也无须考虑的。人们认为,这种性行为只存在于异性之间,由于相互吸引而产生的高于一切的力量中,最终意图在于实现两性的交合,至少是性行为的交媾。可是,很多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种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真理已经远远脱离了事实的本质。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想法漏洞百出,都是错误和偏见,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必定是鲁莽和不审慎的。

为了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探讨,我们要先定义性对象和性目的这两个名词,所谓“性对象”就是对其发出性的诱惑力的人物;而“性目的”则是指性冲动想尽力追求并得到的东西。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其重点在于理清各种与性对象和性目的有关的变态现象,与这些变态现象和正常现象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性对象”的变异

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大多数人对性行为的观点和认识。这个故事传说,在远古,人都是单性的,后来才分成了男人和女人两个个体,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寻找,经过种种艰难曲折,男女走在一起重新融合。这个传说表达的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深入人的心灵,因此,一旦听说有些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而是和他一样的男人;或者听说有些女人不喜欢男人而希望和女人相守一生一般人会感到十分诧异、十分不解。因这是对长久以来存在理念的行为的颠覆。我们把同性之间相爱慕的人叫作“同性恋者”。为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我们还把这种人叫作“性颠倒者”,把这种现象叫作“性颠倒”。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是性颠倒者,我无法估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数目绝对不会是个小数。

一、性颠倒

所谓性颠倒即性对象的颠倒,简称同性恋。

(一)性颠倒者的行为种类

我们根据性颠倒者的具体表现,大致将其行为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

1.完全性颠倒者。同性是这类人自始至终追求的性对象,任何时候他们都对异性没有任何性方面的欲望和渴求。对待性行为相关的事情,异性对他们来说是毫无需要的,甚至有些厌烦。伴随着这种厌烦情绪,他们就不会像正常男女那样进行两性之间的性活动,即使勉强进行性交,他们也不认为这有何快感和兴奋的感觉。

2.两栖性颠倒者。他们是双性恋者,性心理上属于半阴半阳。他们的性对象是两者均可,男性可以找男性,也可以找女性;女性可以找女性,也可以找男性,这种性颠倒者无明显的确定特征。

3.偶尔性颠倒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当正常的性对象不在身边,个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将同性人作为性对象,聊以慰藉。

这些不同于常人的性行为,即使都是性颠倒者,他们也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当和应得的个人权利,就像正常人要满足自己的原始欲望一样,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地方。而有的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正常行为,他们知道这是病态的,可是总是不由自主,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去纠正自己这种性颠倒行为。其实,我们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对性颠倒行为有没有克服和挣扎的心理倾向。

还有一些差异则表现在发病时间上。有些人,在他记事之前就出现了性颠倒症状,而有些人则在青春期前后才会出现一段(通过实验,专家已发现,一些患者自己认为的性颠倒出现的时间常常是不确切的,原因是患者的记忆往往压抑他早年对异性的认识和感受。通过精神分析法对性颠倒者进行分析,这种看法已经得以证实,通过这种方法,专家要从患者小时候遗忘的东西中,重新寻找到各种事实来填充其本身的记忆缺失)。性颠倒出现后可能终身就这样,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只作为人体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些人则是反复摇摆于正常的性对象与异常的性对象之间,不时更换。除此之外,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患者由于和正常性对象结合后产生了一种糟糕的经验,所以开始寻找异常的性对象,从而患上性颠倒症。

一般来说,以上种种不同的性颠倒类型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当然,非常极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性颠倒者往往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认为自己的状态很正常,他的性颠倒状态一直存在于他的生命当中。

但有很多专家常常喜欢夸大不同性颠倒者之间的差异,而对他们的共同之处忽略不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