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架在高鼻梁上的黑边眼镜,张口道:“哎!现在混成这样,还好意思说呢。你们一个个都在大城市里混得不错,只有我忙活了半天最终又回到农村来了,感觉自己很没用。”
我安慰道:“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咱们只是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别的没有什么区别的。其实,你现在比我们幸福呀,你看你老婆孩子都有了,我们还是单身一人呢,都成了家里的‘心头大患’了。”
他憨憨地笑了笑,但笑声中却带有明显的悲凉。我因怕勾起他的伤心回忆,便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忆起了我们一起成长的那段时光,我和张浩是同龄,所以是同一年上的小学。并且原来我们俩家住得很近,所以上下学总是结伴而行。张浩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而我只是在中等靠上晃悠的一般学生。可是张浩性格有些内向,总是很怕人,所以经常因为不让别的同学抄作业而受欺负。我虽是女孩却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犟劲,所以在小学期间我没少帮张浩打架。
一直到上了初中,张浩的学习仍然是名列前茅,为此父母经常拿我和张浩比较,说我不但学习不好,还没有张浩的那股安稳劲。对此我也只能是无话可说,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赶得上的,而风风火火的性格更是难以改变了。
在初中毕业那年张浩家因盖了新房而搬到村子的西南角,和我家离得有大半个村子,以后的接触就越来越少了。后来只知道他在中考的时候考上了县一中,而我因为成绩差一中13分而无缘和他进入同一所学校。后来就是各自忙各自的学业,再没有时间像小时候一样聊天玩耍了。
我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也考上了一所自以为不错的大学,而张浩则进入了一所重点学校的化学系。毕业后,我独自一个人来到北京,想靠自己的力量开辟一片天地。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回去也只是陪父母聊天,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去看张浩了,只是偶尔会从家人的口中得知一些关于他的消息。
听父亲说,大学毕业那年,张浩进入了市里的一家化工厂。可是不知为什么,只待了半年就离开了。在家里歇了一段时间后,家里找人让他进入了县里的皮革厂,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虽然不多,可是在一个小县城也算是较高的了。但是因只是一个私人的小厂子,所以张浩发展的空间很小,每天只是做着已经烂熟于心的工作,没有任何进步可言。就这样六七年过去了,我们依旧拼搏在大城市,而张浩依然在那家企业颐养“天年”。也曾有人劝过张浩去大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可是他总是说怕自己不行,再看看那些大企业所要的条件和资历,他更加退缩了。就这样,他一再忍耐,最终把自己固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从发展。
后来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孩子结婚了。家庭事业两方面的负担,已经把他摧残成了一个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小老头。想到他那佝偻的背,我不禁叹了口气。一个从小到大学习一直优秀的尖子生,一个重点大学的高才生,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知识和才学。
现在的年轻人有好多人有张浩一样的心态,因为看到了社会竞争的压力,所以在找到一份工作之后就会紧紧不放,在开始的时候还会想“等待时机,蓄势待发”,可是在长久的忍耐之后,就会觉得这样的安逸很难得,惰性的心理让他们放弃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开始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笼子中,而此时,之前的那些梦想也早已被抛之脑后。
生活中的确需要忍耐,可是我们不需要毫无目的地愚忍,那样你和“削足适履”的人又有何区别呢?
成功之后更需要沉默
做人不应该太过张杨,那样会招致别人的厌恶,只有有内才内德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几年之内发家致富,成了人人眼中羡慕的对象。在有钱之后,他开始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了,所以开始对以前那些同甘共苦的朋友们置之不理。有些朋友在有困难而要求他帮忙时,他却推三阻四。渐渐地,他的朋友们也开始疏远他了。
有一天,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千里迢迢来看望他,见面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而是冷冷淡淡的。朋友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从包里掏出三个小金人,摆在他的面前。他见到金人,立马来了热情:“大哥,你发了呀?怎么不早告诉我?这小金人可是值不少钱呢!”
朋友笑笑,没说什么。他见到这金人真的是心里发痒,所以开始拿起来仔细端详。可当他拿起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金子做的,只是镀金的。于是,他略带怒气地说:“大哥,你这不是哄我玩吗?拿假东西蒙人,我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这真金还是仿品我也是能看出来的呀!”说话时,带有满脸的不屑。
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数落而生气,而是仍然平心静气地说:“的确,这些小人并不值多少钱,可是他们的内在价值更高。”
他有些疑惑不解了,心想:这虽然是雕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