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食色心理学:怎样不被复杂的情感逼疯> 第8章 爱的选择,痛苦总是难免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爱的选择,痛苦总是难免的?(1 / 4)

佛学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因此,择偶痛苦,源于我们的选择和苛求,有选择就有痛苦,有欲望就会苛求。

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成本效益的杠杆,在择偶决策过程中,人们会尽可能提高成本效益比,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但如果成本效益比太高时,反而会心虚和质疑。

这正是,大美之处必有大丑,甜蜜痛快之处必有伤悲哀痛,快乐所在,恰是痛苦根源,爱得越深,痛得越狠,人们在伤痛和疗伤中,优化着择偶决策。

痛苦根源和心理陷阱:流氓兔和飞蛾扑火

流氓兔问天使:“有两个美眉向我表白,我应该选择谁呢?”天使说:“都不要选!”流氓兔忙问为什么,天使说:“你不知道如何选择,证明你都不是真正喜欢!”流氓兔说:“可是两个我都想要……”这种痛苦的心理很普遍,“既想嫁给有钱佬,又想嫁给帅哥哥”“既想做情人,又想立牌坊”……

在决策心理学中,这叫双趋冲突,就是两个好处都想要,但不能兼得而产生的痛苦。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又想兼得,一定会带来这种痛苦。贾宝玉,最爱林妹妹,但希望其他美眉也陪他一辈子,所以痛苦也是迟早的;段正淳,葬送性命,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多趋冲突;韦小宝,这么牛,被世人仰视,就是因为他七个老婆能和睦相处,既吃了熊掌,又啃了鱼翅。

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情场高手范柳原,遇见了“美得不近情理”的白小姐后,既想拥有她,但又不愿娶个家庭败落的离异女子,便想纳为情妇。心高气傲的她,自然不肯答应,范柳原痛苦……这叫趋避冲突,既想要某个目标(趋),又不想付出代价(避)。但是,不付出该代价,就不能实现该目标,这种痛苦也很常见,想要她的美貌,又不想要她的奢侈习惯,想要他的财富,又不想要他的风流……

白小姐也很痛苦,既不想过没有名分的日子,又不想放弃这个多金的潇洒单身汉,这叫双避冲突,两个坏处都不想要。但是只有这两个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种事情也很多,不想嫁给有钱的丑陋佬,也不想嫁给贫穷小帅哥,但是只有这两个追求者。年龄大了,又不愿放下架子主动追求臭男人……

没有选择是悲哀的,有选择是痛苦的;选择越多,痛苦越多;选择越难,痛苦越大;选择的后果越严重,痛苦越疼入心扉……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避冲突,是一切选择带来痛苦的心理根源,折磨得我们夜不能寐。其实,这一切痛苦都源于——贪婪!

上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人类的考验,还制造了无数心魔,扰乱人类视听,让痛苦变得更加迷离,难以堪破。为了解救众生,管理学对各种心理陷阱,也作出了总结:

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一个人,往往会放大其优点,对缺点故作不见,甚至反视为优点,这叫晕轮效应,是一种盲目的心理倾向;

一看是美女,深感快慰,认定是出水芙蓉,忽视其藏污纳垢,这叫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带来的认识陷阱;

一看到他送的玫瑰花,顿觉幸福,忘记了那个没良心的昨天是怎么打你的,这叫近因效应,是新出现的刺激物带来的认识陷阱;

一感觉妖媚,就认定有绿帽子的风险,忘记了丑女人也可能给老公戴绿帽子,漂亮女人也可能忠贞一世,这叫定型效应,是成见或偏好带来的认识陷阱。

此外,从众效应、反衬效应、新闻效应、当局者迷、旁观者迷、庸人效应和极化效应……犹如上帝设计的迷宫,让我们在三种心理冲突中,痛苦地彷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内心,费尽心机找寻真爱,却一次又一次作出错误决策。遗憾、后悔和不满足充斥一生,始终找不到迷宫出口……

当然,决策学也提供了解决办法,就是把所有影响决策的因素分成两类——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个人主观好恶和理想追求,属于感性的价值因素;影响决策的客观事实,属于理性的事实因素。小飞蛾爱火,这是价值因素,扑火会燃烧自己,这是事实因素。飞蛾扑火,宁死也要去爱,这是为价值因素,舍弃了事实因素!小飞蛾,虽燃烧了自己,却是心甘情愿,因此并不痛苦。

如果你没有这个勇气,就不要去扑火,那虽然凄美,却会很疼。择偶决策,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价值因素是必要性,事实因素是可行性,缺一不可。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没有一种海风是有利的……

如果每个港口都想去,那么哪儿都无法到达,只能沉没漆黑大海中……

决策的最优原则和满意原则:唐小姐和小蜜蜂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晓芙这段话,说得方鸿渐通电似的发麻,好比头脑蒙上一层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

似乎,唐小姐不仅是完美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彻底地不妥协,宁愿独守一生孤苦,也不愿强奸梦想。在管理学中,这种人的决策原则,是最优决策,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