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要点,有效沟通。沟通是互动之桥。在我眼里,我们都是中国人民。说实话:你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都是自己人,中国人民都是自己人。但是,有的时候确实是有不聪明的人和聪明人之分。不聪明的人是什么样子?不聪明的人就是不会沟通的人,他们往往好心好意不得好报,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夸别人跟骂别人似的。当然,沟通其实很难,比如开个玩笑,电视机前的男性观众,现场的男同志们,你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了吗?一般而论,女性对自己相貌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说白了,就是女人一般都认为自己长得不错。不是一般的不错,而是很棒,尤其年轻女子这样评价自己。但有的时候她跟老公、跟男朋友假谦虚,她往往跟她的那个他说:“我长得就是一般人。”其实她要的答案是否定之否定。但是我也见过听不懂人家本意的人,他安慰别人:“反正我不在乎相貌,咱俩都是一般人的模样嘛。”他的问题在于没有有效沟通,不懂得“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在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有一次,我回家比较晚,不想做饭,老婆也不想做饭,就说:“到楼下去吃吧,去到外面吃家常菜吧。”
我们那个小区生活设施比较完备,各种菜馆好几家,我们就去一个家常菜馆。它的家常菜做得很好,小妹长得很漂亮,服务态度极热情,价钱也极公道,但员工可能是没进行过培训。我们两个人往那儿一坐,小妹笑眯眯地上来了:“二位,要饭吗?”
我不太爱生气,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但我不能保证我老婆也这样啊,我老婆当时要说两句难听话怎么办呢?好汉不吃眼前亏,菜可能会晚上不说,万一里面给你加点多余的东西呢?缺斤短两呢?这些都不好说,于是我就赶快和稀泥。我跟那个小妹说:“靓女,你看清楚了,我们两个长得像洪七公吗?”我想拿丐帮老祖宗来幽她一默。
没想到,那位小妹非常纯洁地问:“谁是洪七公?”
哎呀!她不跟你过招。
显然,双方的对话不在同一个平台上。决斗时如果没有对手,你会多么地寂寞啊?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时,我们双方确实没有有效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实现有效沟通?刚才我讲过:你要去互动,要去良性地互动,你要善于换位思考。那么你怎样去沟通呢?你要明白:沟通是有其规则的,沟通的基本规则其实就是以下两点:
其一,看对象,讲规矩。首先,你要有讲规矩的意识。但是一定要明白,讲规矩的时候则是要看对象的。比如,我们在现场的听众,基本上都是北京人。北京人打招呼有个习惯,喜欢问:“吃了吗?”这句话我们都司空见惯,不当回事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打招呼、问候别人。可是外国友人往往会听不懂。我就有一次遇到这种事:
有一位朋友跟外宾会见,他没话找话问外宾:“各位,你们吃了吗?”
没有想到的是外宾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没有吃。”
结果立刻请对方去吃了一顿。本来没准备请吃嘛,他也就是敷衍别人,但没料到别人还真吃。
问题是谁让你那么问人家的?所以我告诉翻译,咱们老北京要是问候外国客人“吃了没有”,都要一律翻译成“你好”。
许多外宾,尤其西方人有个习惯,喜欢恭维异性。他们见到男人说你帅哥,见到女孩说你靓女。有时候他们所使用的词还很厉害,说你charming,好有魅力;说你sexity,很性感。我相信:我们现场的同志们都是很有教养的。比如,你是一位老师,Miss李,李女士。别人要是夸你:“李小姐,你长得很漂亮。”我相信我们这位老师一定会落落大方,eyes to eyes,看着对方的双眼说“谢谢”。这等于说明我见过世面。但没有此种阅历的女孩子不少地方都有。你跟她说:“小王你很漂亮!”你还没说她很性感呢,她当真了,“哪儿?讨厌。”这就有点傻。我告诉翻译,凡外宾夸我们姑娘很性感,可以翻译成“吃过没有?”这话她听得懂啊!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谨记:看对象,讲规矩。
其二,了解人,尊重人。我们在上一篇里曾再三强调:尊重为本。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最重要的是要永远不失敬人之意。但是我们还必须强调,尊重的前提是了解交往对象。你若不了解他,你怎么去尊重他?尊重的前提在于了解,了解人才有尊重可言。举个例子,你要请我吃饭,你认为哪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呢?我见到没有经验的人,他会这么跟你说:“您爱吃点什么?您想吃点什么?你想吃川菜还是吃粤菜?”其实这是很不在行的做法。有社交经验的人第一次请外人吃饭时,最礼貌、最得体的做法是要问对方:“您不能吃什么?”想了解人!因为,有民族禁忌,有宗教禁忌,有职业禁忌,还有纯粹的个人禁忌,你不问行吗?比如,穆斯林不吃动物的血液,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头和脚,满族不吃狗肉。
一位满族同志到南方某市去,那里临近中越边境,非常流行吃狗肉。主人跟他讲:“咱们是一座小城市,没有什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