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叫范典的乡民曾同他一起做过强盗,杀人越货,强抢民女,罪恶十分深重。主管官员得到老囚犯的状纸后,立刻就呈报给了杭州知府,可杭州知府一调查,发现那个叫范典的人一向规规矩矩,不可能是老囚犯所说的那样的罪犯。因此,杭州知府感到此案十分棘手,正好周新上任,杭州知府就将此案呈给了周新。
周新听完知府的呈报,马上调来了老囚犯的案卷,仔细审查,随后,他让差役把范典带到了衙门审问。
还未等周新问话,范典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台阶下,大声地申辩道:“青天大老爷呀,我同那个强盗素昧平生,怎么会有合伙杀人抢劫之事呢?”
周新仔细观察范典的言语神情,心中断定,范典一定是清白无辜的。于是他便和颜悦色地对范典说道:“你别着急,一切由本官做主!”
周新马上布置一番,然后将老囚犯押到了大堂。
老囚犯刚一跪在地上,周新突然对站在一旁的范典喝道:“范典,你的同案犯已到,你还不跪下!”范典便扑通一声跪在老囚犯的身旁。
周新对着老囚犯指着范典说道:“你告他是同伙,他却不认账,你看是不是他?”
“周大人,千真万确是他,他跟我一起抢劫,烧成灰我也认得。”老囚犯看了看范典,很坚定地说。
周新见老囚犯确认跪在身旁的人就是范典,不禁哈哈大笑,说道:“你赶快说实话吧,是谁指使你诬告范典,快快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老囚犯见事情败露,便一股脑地把实情说了出来,原来是一个小吏与范典有仇,用重金买通了他陷害范典。
59.匿名信
明朝正德年间的清江县,有一个生意人名叫朱铠。一天,人们发现朱铠被杀死在文庙之中。县衙得知情况后,马上立案调查,开始寻找凶手,可是,调查了一个多月却没有发现一丝线索。
就在人们苦无良策之时,清江知县殷云霁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揭发县衙里的一个名叫王信的差人,杀死了朱铠。看了之后,殷云霁便问身旁的几个差人:“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说朱铠是被王信所杀,你们认为这可能吗?”
几个差人回答道:“可能,非常可能。”
殷云霁想了想,说道:“我看不一定,仇人未必就是杀人者,这难道就不能是真凶嫁祸于人的一种手段吗?好让我们转移视线,从而放松追查真凶。”
殷云霁看着手中的匿名信,突然问道:“县衙里都有哪些人平常与朱铠非常要好呢?”
“有个姓姚的小吏,同朱铠交往甚多。”一个差人回答道。
殷云霁高兴地说:“好了,我可以找到凶手了。”
他马上让差人把全衙门所有的当差者都叫到大堂,然后,让他们做了一件事,之后,殷云霁便指着一个人说道:“姚鹏,你还不从实招来!”
叫姚鹏的人见自己被知县所识破,马上跪地求饶:“小人愿招。小人与朱铠确是好朋友。一个多月前,朱铠准备了一大笔钱准备去苏州做生意,让我去送他。我看他手里拿那么多钱,于是起了贪心,便在文庙里把他给杀了。”
案件在殷云霁的巧妙布置下,终于破了。那么,究竟殷云霁让所有当差者做了一件什么事才让凶手姚鹏露了馅呢?
60.数茄子
一天早晨,一位菜农,挑着两只空筐往菜地走去。茄子长大上市了,他要摘一挑子到集上去卖。想到自己精心种植的茄子开始收获了,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走着走着,他突然看到一个青年挑着满满两筐茄子,从他的菜地里走出来,向集市匆匆赶去。
菜农急忙赶到自己的菜地,一看,大个的茄子都被摘走了,有好几个连茄枝也给劈了下来。于是,他拼命跑着去追赶偷茄子的青年。追上后,菜农伸手抓住吊筐的绳子,质问道:“你怎么偷我的茄子?”
那个青年却说:“这是我家的茄子,你怎么说是我偷的?你怎么能诬赖好人呢?”
菜农气愤地说:“我亲眼看到你从我的菜地里出来,我的茄子没了好多!”
那个青年用无赖的腔调说:“你既然看到我了,那你怎么不在你的菜地里抓住我呢?”
菜农见青年拒不认账,便拉着他来到了县衙。
县令李亨是个善于断案子的人。他先叫两个人各自叙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把握十足地说:“这茄子是谁的,一看便知。”
他命令衙役把筐里的茄子倒在大堂上,粗粗一看,就指着那个青年说:“这茄子分明是你偷的,你还敢耍赖!”
大堂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困惑不解。
那个青年很不以为然,说:“县老爷,这茄子确实不是偷的,是我自己种的。”
县令李亨笑道:“如果这茄子真是你自家种出来的,你怎么舍得在茄子刚熟的时候,就把小嫩茄子也摘下来拿去卖呢?甚至有几个茄子,还是连嫩枝子一块劈下来的。可见不是你自家流汗出力种出来的。”
这时,大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