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极品记者斗僵尸> 第49章 阴人上路生人回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阴人上路生人回避(1 / 2)

“不可能,”我肯定的说道,“尹兄道术高深,而且刚刚你也看到了,那些僵尸根本近不了尹兄的身,更何况中尸毒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尹龙他怎么会这个样子啊?又没见他受伤?”小曼问道。

“可能是尹兄打太猛了吧,”我看着尹龙嘴角的血渍,说道,“你看,都打出血来了。”

“尹兄,你醒醒,你到底怎么回事啊?”我用力摇晃着尹龙,可是他却依然紧闭着双眼,再无任何回应。

“死尹龙,别装死了,快起来!”小曼也叫骂道,尹龙却仍然没有反应。

就在我和小曼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际,我们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铃铛声传来。

只听到:阴人上路,生人回避,避于不避,阁下自理……

两个人影从山路的黑暗处走了出来,身后还领着一群人。只是后面那些人的动作好奇怪,他们的双手撘在前一个人肩上,双脚并拢,一跳一跳的向前走着,分明就跟僵尸一样。

走在前面那人是个道士打扮,身上穿着一件灶黄色的道服,道服上绘有阴阳八卦和月亮星辰的图案,头上戴着一顶大方帽子,帽子最上方也有一个太极的图案。

而他身后那人却还看不清面容,不过身形娇小,走路一扭一扭的。他们领着身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人正缓缓向我们走来,前面那人不时摇着手里的铃铛,口中喊道:“阴人上路,生人回避……”

此刻我直直的盯着他们,心中甚是吃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赶尸?其实对于赶尸这种虚无缥缈事情,我一直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是我记得曾在师父书房中看到过的一本描写上古战争的古书,上面好像就提到了赶尸这种东西,我想如果真有赶尸这一说的话,那上面记载的大概就是最早的赶尸原型了。

我记得原文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写的: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本科学解密的杂志,说赶尸是苗族蛊术的一种,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蛊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属于白巫术。

书上说,其实,“赶尸……”就是“背尸……”而已。赶尸匠找人将尸体分尸,然后在残肢上喷特制药水,防止尸体的残肢腐烂。一个人背上残肢,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另一个人扮成“赶尸术士……”在前面扔黄纸,摇铃铛,给背尸人指引方向。两人还故意造出恐怖气氛使人不敢与之接近。如果路途遥远两人的角色就一日一换。赶尸者身上带有一种特制的桃木剑,用来辟邪之用。

但是我现如今眼前所见,那两人身后的可是实打实的一蹦一蹦的尸体啊,莫非赶尸之术真是真实存在的?

据坊间传闻,赶尸之术很特定,在全国范围内也就只有湘西地区有这方面的传说,旧社会时,在当地还好像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来着。

中国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本人的意愿一定要入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亲友相知也都有资助此事的义务。而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也就是非常著名的湘西赶尸匠。

而据有关文献记载,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