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九天揽月> 第21章 十年磨一剑(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十年磨一剑(1)(1 / 3)

以“绕、落、回”为战略步骤的中国探月工程,经过了整整10年的论证和准备时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欧阳自远在10年里奔波辗转于祖国各地,在书案前奋笔疾书,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也为了13亿国人的共同追求,他不愿也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

$探月工程开始起步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项目国家批准立项,表明我国在实施人造地球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展载人航天。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和科技队伍有了明显的增强与提高,再努一把力,完全可以开展月球探测。1993年,欧阳自远通过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向“863计划”专家组提出建议,我国应该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863计划”专家组要求递交一份正式申请立项的报告。几个月后,经过863专家组的讨论、审查与批准,正式立项。研究任务是提交《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期限为1—2年;研究经费为2.5万元,用于出差、住宿、调研、专家咨询与论证和编写报告等。

欧阳自远的课题组成员分工调研,调研任务包括:系统整理与分析总结国际月球探测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包括月球探测的目标、历程、成果,未来的探测计划与发展趋势;与我国月球探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能力与水平的研究、分析与评估,提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与需要加强的科学研究领域;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对突破高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战略目标与规划轮廓;中国实施月球探测的相关组织、政策的建议等。

在这份报告里,得说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有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或者是不是可以推迟到国家富强了再做。因为月球探测这一块牵扯面太多,可能用钱也会很多,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日子还不富裕。这份报告,首先要让各部门认识到完全有这种需要,也完全有可能实现,报告的题目自然是《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对于月球的关注和对国际上月球探测的跟踪,欧阳自远领着地球化学所里前前后后几十号人,已经进行十几个年头了,可谓松伞一杆,“咬住青山不放松”。要形成正式文字,还需查阅、查证大量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发展趋势、未来走向与格局。成文后还要向有关院士、专家和相关机构的官员咨询与论证。最后报告成文提交给“863计划”专家组, 整整用了一年时间。

其必要性,用有限的一段话概括就是: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很有意义。整个航天技术分为三大领域: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我国在前两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深空探测至今还是一片空白,而开展月球探测,将是中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最佳选择。开展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重大机遇。

面对国际航天大国重返月球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趋势,中国必须尽快开展月球探测,有所作为。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我国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开拓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深化研究的新局面,培养与锻炼一大批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的骨干队伍。

此外,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将来人类社会进一步开疆辟土的重要领域。如果中国一直袖手旁观下去,对于月球将丧失发言权,难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其可能性,报告里介绍道: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对月球的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矿物与岩石类型、地层划分、火山与岩浆活动、大地构造、撞击坑的分布与年龄、月球与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一直跟踪国际月球探测的研究与进展,并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天体化学》《月球探秘》等专著和众多的研究论文与科普文章。1978年我国的科技人员利用我国最先进的仪器与装置,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测试与研究了阿波罗-17月岩样品,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近十多年来,在有关月球的探测与研究方面,更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已有一支从事月球探测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队伍……

在月球探测技术方面,我国现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与发射场能适应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基本要求。月球探测器的各分系统,如结构、热控制、自控、轨控、电源、测控、数据管理等系统大部分可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具有多年研制空间环境探测器和空间遥感器的经验;在空间环境探测器和星载遥感器及其在轨运行管理的经验等方面,已为实施与完成我国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我国已有的S频段测控系统,再增加甚长基线干涉系统,可以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