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的准备,以逸待劳,利用特区坚城阻清军于城下,届时各地勤王兵马再全力合围清军,方可退敌。”
李刚一番分析透彻清晰,众人均表信服,但大伙想到以特区几千民团抵御数万满清铁骑,又不禁感到担忧。赵强也在心里掂量,如果真象李刚分析的那样,到底应该如何御敌。见众人都看着自己,赵强沉吟一下说道:“这个李刚的分析有道理。我们民团的任务本就是守卫特区,如果敌人来攻,我们能坚守御敌,为各路兵马合围清军创造条件,那可就是大功一件。这个,这个。”他站起身,在众人面前溜达,脑子紧张的思考着,然后说道:“这个两军交战,必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这个第一条,啊,就是要派人去侦察敌情,了解清军的动向,摸清清军的底细,随时把情报传递回来。这个第二条,既然要打仗,那最好先要疏散这里的商人、客户,可以将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先行到京城暂避,贵重物品一律带走,免得遭了兵祸,待退敌以后再回来。还有,我们不是还有五千多民工队吗,告诉他们可以先回家躲避,要是愿意一同留下守城的,那就发给兵器,编成预备队,而且协助守城期间,一律按民团的标准发饷。第三个吗。这个要充分做好防御的准备,弓箭、火药、路障这些物品要多多准备,抓紧赶造,对了!还有我们的红夷大炮也要架起来,该让它们发挥作用了。”
他想起看过的电影《地道战》,受到启发,接着说道:“另外,我看干脆把特区里面临街的这些店铺、民房都从里面相互打通,一旦展开巷战,我们就可以暗中调兵。第四吗,告诉弟兄们,如果开战,那打仗期间一律发双饷,这个凡是立功的,本大人一律重赏,而且保举升级当官,反正我想到的就是这么多。”
他虽然说的有点乱,但提到的这些却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众人也七嘴八舌的提出建议,这时候,一位书办来报,说宣大总督卢象升前来拜会。这卢象升赵强是知道的,此人是当朝的一位名将,进士出身,领兵部尚书衔统辖山西境内的兵马,官居二品。赵强吩咐众人接着会议,请李刚掌总儿拟订特区防御的计划,自己起身到客厅迎接卢象升。
这卢象升此次是带领一万五千名铁骑进京勤王,他们连夜赶路,今天早晨刚到京城,上午他进宫拜见了崇祯,领了旨意,下午就督师赶往遵化前线迎敌,路过通州时他想到部队需要补充粮草军需,所以前来拜会赵强商谈此事。这卢象升为人一向梗直倨傲,尤其看不起那些靠阿谀奉承邀宠升官之人,他知道赵强是靠会讲故事讨了崇祯的喜欢,才被提拔起来的,所以对赵强并无好感。
赵强匆匆赶到客厅,卢象升坐在椅子上并未起身,照例赵强应该给卢象升行参见之礼,但赵强先前被那些朝中大佬们奉承惯了,如今见卢象升稳稳坐在那里,心中不悦,只拱手说道:“卢大人远来辛苦,不知有何见教啊?”说完,也不谦让,大刺刺的坐在主人的位置上。卢象升见赵强无礼,心中也是不满,心道:“这小太监侍宠而骄,如此无礼,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两人刚一见面,就已经较上了劲。
卢象升在椅子上拱手说道:“本官此次带兵勤王,上午刚刚进宫见了圣驾,如今是奉旨到遵化迎敌,而且皇上命我统一提调在遵化的各路勤王兵马,此番前来,是请赵大人给所部支应粮草,。”
“哦,是这个事情呀,好说。”赵强听说卢象升是要开赴遵化,并统辖前线兵马,想起刚才会议上李刚提到的想法,有意卖弄,于是问道:“大人既统辖前线兵马,不知有何退敌之策呀?”
卢象升见赵强罔顾左右而言它,以为他是有意刁难,心中一阵恼火,冷冷说道:“御敌之策本大人早已了然于胸,只是军国大计不得随意显露于旁人,赵大人还是先说说供应粮草军需的事情吧。”他的意思显然是看不起赵强。
赵强也是心中气恼,心道:“小子,别跟大爷我这儿牛逼,等你丫一败涂地的时候恐怕还得靠老子给你支撑着。”想到这里,赵强冷笑一声说道:“呵呵,卢大人是国家柱石之臣,如今又是奉旨统兵的大帅,原轮不上下官多嘴,然国家危难之即,在下还是要提醒大人几句,如今清兵已经占领遵化,扎稳了脚跟,而各地勤王的队伍都是远途跋涉而来的疲惫之师,敌人倒是在以逸待劳了。各地勤王部队统属不一,相互不熟悉,虽由你统辖,恐怕一时也难以事权统一,一旦开战恐怕会首尾难顾,被清军各个击破。所以还不如统调人马,到通州这里集结成阵,以逸待劳,攻守互异此消彼长,待各地勤王兵一到定可退敌。另外,在下奉旨编练了五千民兵,届时也可以助大人一臂之力。”
赵强的这些意见实在是从大局出发而说出的金玉良言,怎奈卢象升一向自恃甚高,有点轻敌,而且对赵强存了厌憎之心,如何听得进去,他临行之前由崇祯皇帝亲授尚方宝剑,统调各军,有先斩后奏之权,见赵强一再推搪,不由动了杀心,他淡淡说道:“赵大人,前线军情紧急,容不得片刻耽误,我所提军需粮草一事你到底想如何?”说完,他手握剑柄,斜眼看着赵强,只要赵强再敢耽搁,他就要请尚方宝剑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