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元朝帝国风雨> 第63章 英宗大举盛典群臣倒霉遭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英宗大举盛典群臣倒霉遭祸(3 / 4)

皇上递上,张养浩文采斐然的报告。

元英宗硕德八剌当即从头到尾,阅读完了报告。拜住看见元英宗硕德八剌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好像要吃人一样,严厉得可怕。读完报告,硕德八剌勃然大怒,站起身来,把报告狠狠摔捽在地上。大声吼叫道:“我以为是什么军国要事,张灯庆元宵的这点区区小事,也用得着他那位大才,撰写报告,前来劝阻。难道我当皇上的,就只能操心劳累,连一天的放松消遣,都不应该吗?简直是书生意气,小题大做,多此一举!”

拜住看见皇上凶神恶煞的样子,知道大祸临着,很有可能脑袋不保,急忙摘下官帽,跪在地上,把脑袋砸在地面,咚咚地向皇上磕头。拜住一边使劲砖头,一边颤抖着,恳求元英宗硕德八剌说:“圣人孔子说得好,当君主难,当君主有什么难呢?就是因为君主是臣民的表率,一举一动,史官都会如实记载。宁可做善事,不能做恶,只能有功劳,不能有过失,所以做君难当。张灯太元宵虽然是小事,但是一是消遣娱乐,却千载流传臭名。如果以后的帝王以此作为借口,更加纵情享乐,挥霍无度,岂不是带了坏头?我在此请求,陛下明察!”

元英宗硕德八剌,听了拜住言词恳切的话语,深思了一阵,觉得入情入理,立即转怒为喜,重新坐了下来,不禁赞叹说:“除了张希孟,谁也不敢这样仗义执言,除了你,谁也不敢真心劝告。我接受你们的劝告,立即下令,停办元宵庆典。”

拜住跪在地上,眨巴着眼睛,汗流满面,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看见皇上改变了态度,知道脑袋不会再搬家了,不由得松了口气,心中悬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元英宗硕德八剌感激涕零,再次重重地磕头,站起身向皇上告辞,退了出去。

刚才元英宗硕德八剌口里所说的希孟,就是张养浩字,那时皇上呼字不呼名,就是显示对他的特别敬重。元英宗硕德八剌对张养浩的慷慨直言特别赏识。

第二天,在大殿里举行朝会的时候,元英宗硕德八剌,当着各位朝廷重臣的面,宣布诏令,表彰张养浩忠诚正直,大胆执言。对他进行物质奖励,赏赐张养浩时尚服一件,金织锦缎一段。

元英宗硕德八剌国君贤明,所以张养浩才能心地善良,苦心劝告,这件事被史官如实记录了下来,作为重要典故流传了下来,为后人所知晓。

元英宗硕德八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登皇位,他好大喜功,很想趁机贪图享乐,快乐一把。大肆铺张,大庆元宵的事刚刚消停下去。没有过多久,他又想在草原上,重新修上都行宫,好看的小说:。作为他草原打猎娱乐消遣,夏天避暑的场所。

拜住知道皇帝的脑袋又在发热了,此举不知又要花费多少银两,心里很是着急,拜住是一位武将,性情耿直,心里藏着不话,属于有话就讲,有屁就放的那类人。

拜住急忙进皇宫,拜见皇上,皇帝接见了他。他说完几句套话后,直奔主题,诚恳地劝告皇帝说:“皇上陛下,北方地区贫苦寒冷,气温回升极为缓慢,到了夏天才开始播种粟麦,陛下初登大宝,当上帝王,没有过问民间疾苦,首先大动干戈,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改行宫。那样恐怕妨害农民事务,致使民众失望。不如先把事情放一放,等待数年之后,国家情况好转,再商议动工兴建行宫的事。”

元英宗硕德八剌听了劝告,觉得也很在理,点首接受了拜住的劝告,不久就下令,解散人工,停止修建行宫的工程。

除了修建上都行宫之外,元英宗硕德八剌还有一项重大的皇家工程,就是大兴土木,下令修建万寿山大刹,工程浩大,规模空前,驱动用人工多达数万人,并冶炼黄铜五十万斤,铸造高大雄伟的佛像,让虔诚的佛教徒观赏和朝拜。

朝廷监察官员观音保、锁咬儿哈的迷失及成珪李谦亨等人,得知消息,竭力反对,他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连忙向提出报告,劝阻这项工程。他们在报告说,当前国家遭遇洪涝灾害,粮食锐减,民众饥饿。朝廷应该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况且现在正当春季,正是耕种的大好时机,更不应该兴师动众,耽误农时,影响生产。

这份报告很快就被送到了元英宗硕德八剌的手里,他耐着性子,打开报告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他的心情这次可没有前几次那么好了,再按捺不住情绪,不禁恼怒起来,把用力把报告摔在书案上,大声驳斥起来,骂那些监察官没事找事,小题大做。

其实,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发怒,也另有原因。刚好遇到首席大臣铁木迭儿的第二个子锁南,他是朝廷专门管理检举报告的监察官员,他与观音保等人,向来面各心不和,有很深的隔阂。

锁南在皇帝身边服务,经常与皇帝接触,他在暗地里在皇帝面前无中生有,搧风点火地说,观音保等人报告完全是别有用心,诽谤皇上,图谋获取正直的名声,应该处以大不敬的罪过。

元英宗硕德八剌受了几次委屈,正在无处发泄,既然抓住了机会,当然不会放过,立即下令逮捕了观音保等人,他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锁南亲自审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