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最漫长的五年> 293章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3章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2 / 2)

如虎丢城弃土的数十名受惩处的那些杂牌军将领们的。

基本上,1938年初,军委会的这份43人之多的惩处大名单,那就是歪棒子打人---只对旁人的,那是根本没有最高领袖的同样表现不佳的嫡系爱将们。

哪怕就是国人皆曰可杀的号称“长腿将军”的,畏敌如虎一触即溃,在华北战场上数天即退出去千里之外的比起逃跑将军韩复榘大爷只多不少的刘峙上将,那也是一通最高领袖的斥责就了事,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峙上将是老蒋的嫡系心腹。这啷个能够服众嘛

事实上,在抗战初期惨烈的抵抗中,地方军虽然装备极差,但论起战绩来那是丝毫不逊于老蒋的所谓之嫡系中央军的。举个例子哈: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军委会最终根据战绩评出来的十个战绩优秀师当中,七个是地方杂牌军,其中川军杨森部的第26师,川军刘湘部的第181师(就是含川军独立旅的范哈儿的那个师)赫然占据前五位

至于随后在临沂、台儿庄的大捷,大家都知道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那就是个杂牌军大锅烩,十余个地方部队一堆杂牌军,临沂、台儿庄歼灭华北日军矶谷师团一万余人的大捷主要就是西北军孙连仲部、张自忠部,和川军孙震部、王铭章部等杂牌军,以牺牲数万之众拼下来的。

老蒋的嫡系爱将名义上隶属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的汤恩伯所部那是根本不听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半点招呼,在一边观战,最终才在李宗仁司令长官一而再三地软硬兼施甚至把牢骚达到最高领袖那里,才在最后一刻胜负已经决定的情况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击。

其后的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那也是两广将士们以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辉煌。

可以这么说,除了早期的淞沪会战中,老蒋的嫡系中央军还算是打了几场血战以外,其后的抗战大局基本上是靠杂牌军支撑着,是上百万各地杂牌军部队支撑着抗战中的国民党中央军,也支撑着在小日本打击下风雨飘摇中的蒋氏王朝。

但是杂牌军并没有得到公正的一视同仁的待遇,打胜了,老蒋不补充损失;打败了,则追究官长责任,对残部撤编打散。搞得所有杂牌军除了周大少团长那种一根筋外的正常人全部采取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消极怠战。

是啥,老蒋畸形的军法对于杂牌军最为严苛,而且好像也只针对杂牌军们。三军征战,慈不掌兵,不可无法。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理解,杂牌军无形中却成了老蒋维护其抗战统帅的饰物、点缀,而这饰物、点缀却只用杂牌军的血来维持,老蒋付出的代价他后来才知道有多大

老蒋家事重于国事,私心大于公心。他一世爱耍小聪明,说句实在话没有领袖伟人之胸怀,他这番有所取舍的、区别对待的军法,得到了少数嫡系,却失去了大多数的军心、民意。

莫道竟无前世事,须知终有下场时一切因果报应便顺理成章地随后而来:

短短数年之间,当成师、成军、甚至是集团军的国民党军背叛了他,投向了太祖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的时候。最高领袖终于是醒悟过来,但一切都像随风而逝的烟云,永难再续了。

老蒋靠黄埔起家,靠嫡系打江山,但最终也是这些在他的庇护下蜕化成宛如满清八旗子弟的骄奢庸碌的嫡系害了他。拒不完全统计哈,三年戡乱时期,460万老蒋的国民党部队中竟有上百万的大投诚不仅是老蒋失去了部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心、信念。而这一个被个人意志**地蹂躏、失去了半点公正的军法,作为老蒋心腹的陈诚如何不知道它的虚伪性,如何不感到亏心嘛。

(稍晚还有一更,谢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