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里那些海怪一般。从现在发现的沧龙软组织化石我们已经知道,沧龙根本没有背部肉刺,它们的身材是完全流线型的。
板踝龙出现于晚白垩纪的早期,距今9300万年,大约生活了1000万年后它们逐渐退出海洋大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扁掌龙。扁掌龙与板踝龙关系非常密切,可能是橱果龙进化而来的。和老前辈比起来,扁掌龙拥有更加发达的肱部和结构更紧密的前肢桨鳍,它们广泛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瑞典等地,前文提到最近在南极洲发现的沧龙其实就是一种扁掌龙,而且在加拿大著名的化石产地艾尔伯塔还发现了生活在淡水三角洲地质区的扁掌龙,显示它们也能很好地适应内陆淡水环境。
提到早期沧龙中的巨无霸,那就是海王龙。
海王龙可能是已知的几十种沧龙中知名度最高的明星,但是拉丁文的“typo”并不是“海王”的意思,而是“瘤、球突、结节”的意思,因此在不少文献中我们又可以看见“瘤龙”“节龙”等翻译,实际上,它们是同一种动物。海王龙是马什在1872年命名的,马什之所以如此命名,是想表达这种动物的上颌前齿外端有个伸长的球突,这个球突和古希腊及罗马战舰前安装的撞锤很相似,可能海王龙就是用这个“撞锤”去攻击猎物并与竞争对手搏斗的。
海王龙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巨型猎食动物,体长10~123米,占据了海洋生物链的顶端。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矿业科技学院的地质博物馆里一具海王龙胃部残留物的化石中发现了鲨鱼、硬骨鱼、黄昏鸟和一只倒霉的连椎龙,而根据最近在南非、安哥拉和日本发现的化石,古生物学家推测它们可能还会捕猎深海里的巨型乌贼。
当白垩纪进入最后2000万年时,沧龙科也开始了它们最辉煌的时代,我们一开始就反复提到的沧龙正是这个海洋王朝的最好代表。
作为一种晚期沧龙科动物,沧龙的鳍已经进化得如鱼龙般又长又大,和那些能够灵活运动、扩展的早期沧龙品种不同,它们拥有厚重的头骨和结构,比其他沧龙都要紧密的下颌,颌上有许多骨质凸起和附着其上的强健肌肉,而且它们的牙齿也比海王龙先进——既能够“钉死”猎物,又能够进行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