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26日,延吉县老头沟桃胡园公社的苗圃主任老朴和苗圃工人,以及外来的解放军战士,共20多人在天文峰上看见一个高约2米、像牛一样大的“怪兽”,伏在天池岸边休息。大家惊讶地大喊大叫起来,“怪兽”被惊动,走进天池,游到天池中心处消失。
这是有史以来发现“怪兽”人数最多的一次。对“怪兽”体形进行描述时,形容“怪兽”像牛一样大,和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载的徐复顺等人所看到的“怪兽”体形大小相一致。
目击“怪兽”的人数竟有20多人,说明这次目击“怪物”事件应该是可信的,不太可能是杜撰或者是人们一时眼花。
1980年8月,先后有人在天池发现“怪兽”,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8月21日早上8时多,在长白山体验生活的作家雷加,早饭后和同伴来到天文峰附近的宽阔地带,忽然发现在天池中有喇叭形的阔大划水线,前端有时浮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露出长长的梭状形体,像是脊背。第二天,雷加再次发现了天池中有游动的“怪物”,“怪物”脊背很长,看样子至少有牛那么大。
不久后,《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天池“怪兽”目击记》,详细介绍了雷加目击怪物的过程。
8月23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卢兴华,再次目睹了天池怪兽,他不久后进行了回忆:
“上午9时,我从山上往下走,走到湖边平坦的斜坡,正准备作画,忽然看见水中一个动物正在游动。头像牛,身躯像狗,背部有黑色长毛,它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潜入水中,游得快极了,划水线拖出好几百米。”
同一天,天池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朴龙植、崔兴恩也看见了怪兽。上午8时40分,在天文峰石岩上,他们看见天池中有怪物露出水面,向北岸游来,身后有很长的人字形分水纹,其头部和一部分颈部露出水面。
怪物的头向上仰翘,颌下有光滑灰白色的皮。过了一会儿,距离岩壁约40米远的湖中又有一怪物出水,水波翻涌。怪物样子很蠢,头约有人头那么大,眼如栗子大,嘴向前凸,脖子细长,大约1米,胸前有一条白色环纹。毛皮光滑,类似海豹皮,但无花斑。怪物在距岸30米左右处折回,潜入水中,其转弯时划水半径很大。据推测,怪物可能有牛那么大。
不仅如此,吉林省气象局两位工作人员也在那天目睹了天池怪兽。上午他们从山顶向下走时,在距天池边30米的地方,也看到了天池怪兽,而且看到了5只。
他们回忆,共有5只怪兽,头部和前胸昂起,头大如牛,形体如狗,嘴如鸭,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腹部雪白。他们边喊边开枪,都没有击中,怪兽迅速潜入池中,不见踪影。
这一次目击事件,“怪兽”数量不仅增加到了5只,而且由于目击者离“怪兽”非常近,因此对“怪兽”的描述非常详细,甚至可以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大致勾勒出“怪物”的样子。
那么天池里真的有“怪物”吗?
8月25日,吉林省旅游局凌雨三局长和几位工作人员到长白山考察旅游资源。他们听说天池前两天发现了“怪兽”,都很感兴趣。为了弄清情况,他们特意到天池气象站,邀请目击天池“怪兽”的朴龙植等人,举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气象站的观测人员介绍:“这些天,天池气温很高,气压很低,出现了十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怪事,一些天池的雨燕撞悬崖死亡,天池里泛起类似黄泥浆的沉积物,天池岸边还发现了类似猫的脚印和粪便。”
随后朴龙植等人也介绍了发现“怪物”的经过。这次座谈会上,大家并没有讨论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许多离奇的事情凑到了一起,使得天池“怪物”变得更加神秘。一个月里发生了好几起目击事件,不仅没有加深人们对天池“怪物”的了解,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虽然,国内外人士对天池“怪兽”都很关注,但是国内仍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天池里到底有没有“怪兽”存在。
人们不再满足于传闻,希望得到一点“怪物”存在的确凿证据,哪怕一点也好。
于是1981年夏天,《新观察》杂志社记者李晓斌,专程从北京赶到长白山,想要拍下天池“怪兽”的照片。从8月末到9月初,他在天池停留了十多天,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直到9月2日这天,中午吃完饭后,他在天池边上架好三脚架,放好相机,这时一只乌鸦从天池上空飞过,他的视线下意识地随着乌鸦移动,忽然发现天池水面上有个黑点在移动。李晓斌本能地按下快门,时间是下午13时20分。
李晓斌洗出照片后,从照片上看到,自左而右飞翔的乌鸦十分清晰,其身后呈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明显是一只露着脊背和后脑的动物在游泳,其尾部有一条不长的划水线。根据观察和照片显示,这只动物露出水面的部分估计有15~2米。
这是第一张天池“怪兽”的照片,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