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比尔·盖茨的智慧> 第15章 兼容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兼容天下(2 / 3)

胜利而陶醉,他时时不忘“多元计划”惨败的历史教训,一心想到的是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个“微软字处理”软件,让它工作得更快、更便捷、更稳定。

在软件的宣传上,微软公司也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它同《个人计算机世界》杂志达成协议,随每一本杂志附送一套“微软字处理”软件的磁盘片。这份杂志有10万个订户,其中95%的订户都是IBM公司个人计算机的用户,使用着微软公司的MS-DOS。微软公司别出心裁的宣传方法引起了新闻界的热烈反响,纷纷称这是一种创举。这个软件推出后的售价为每套375美元,如果附带鼠标则还要增加100美元。这个价格比“文字之星”要低。不久,一份叫作《软件谈》的杂志发表了对这个软件的测试报告,说这是能充分利用IBM公司16位计算机优点的头一个软件。《个人计算机世界》则宣布它“在性能和创新方面堪与‘文字之星’媲美,甚至超过‘文字之星’,而在操作方面则比‘文字之星’更具有戏剧性的明显改进。有人认为这个软件使用起来太难,有人则说它“具备令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功能,但其中也含有一些错误,而且非常复杂,难以操作”。有的人甚至建议大家再等半年或一年,待微软公司把软件中的错误完全纠正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由于众说不一,“微软字处理”软件热闹一阵之后,销售却不如人意。1984年4月,微软公司推出了这个软件的1.1版,增加了几个功能。10月,它又推出了1.5版,使一些程序的运行速度提高了一倍,还附加了一个对话式教学程序,让使用者在屏幕上自学三十课,逐渐掌握使用方法。

但即使做了这样一些改进和补充,“微软字处理”软件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成熟可靠的应用软件。它竟然连1984年畅销软件排行榜的前十名也没有列入,名列前茅的仍然是“文字之星”。比尔·盖茨承认,“……这个产品的性能是出色的,但是在便于使用方面我们做得未能如愿。”

微软公司继续改进“微软字处理”软件。1985年初,做出较大改进的2.0版面世,它能驱动惠普公司的喷墨打印机,但它仍然没有解决前两个版本中存在的问题。不过有人肯定了它附带的学习程序,说:“这套字处理软件的教学程序,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程序之一。它还利用图像来作详细解释,可以使使用者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

总的说来,“微软字处理”软件还是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有了一个喜爱自己的用户群体。

后来,公司决定由贝尔雅尤迁至西雅图北区的新的、宽敞的办公楼。办公楼离雷蒙德假日酒店仅几百英尺,雇员们对此深感快慰。在新办公楼对面的快餐店里,盖茨为桌上其他人买来一瓶昂贵的酒,而自己仍吃着他喜欢的汉堡包,以庆祝乔迁。

但是竞争接踵而至,乔迁或许只意味着新挑战的开始。

主持DOS1.1扩展版开发后,帕特森离开微软回到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他的SCP—DOS虽然卖给他的朋友艾伦和盖茨并没有多少钱,但盖茨和艾伦过后允许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在其计算机中装入DOS软件包和其他微软程序,在1982年,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也便大发其财,收人逾400万美元,而利润近100多万。

盖茨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对无竞争的合作者如硬件商却常常是宽以待人,可谓深谙商战玄机。

成功语录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段时间,一段竞争的时间。在当今世界里“适者生存,胜者为王。”

把握现在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整个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来智慧超群的人留在身后的仅仅是没有实现的计划和半途而废的方案。对懒散而无能的人来说,明天是他们最好的搪塞之词。而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一定要把握住现在。

自从比尔·盖茨和计算机打上交道以后,就再也顾不上于其他事情了,他达到了废寝忘食、专心致志的地步。他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在计算饥方面,比尔·盖茨是无所不学。当时,计算机在美国是新鲜货,价格十分昂贵。计算机公司不可能让学生无偿使用它的计算机。尽管学生“母亲俱乐部”通过拍卖活动筹集到一部分费用,但这钱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了时间限制。为了更多地接触计算机,比尔·盖茨常常深更半夜爬起来,偷偷地钻进计算机房。他几乎把自己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计算机上了,这为他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说,时间管理不仅是独乐,也是众乐的一场赛事,和时间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

因此,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灭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长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数日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

年轻人做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