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主要为鼻、咽、喉的急性炎症。病原以病毒为最多,细菌感染大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症状轻者仅有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重者发烧,且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婴儿常出现呕吐、腹泻,甚至高烧惊厥。
本病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大证型。风寒证治以辛温解表;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若挟痰者,佐以宣肺化痰;挟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挟惊者,佐以安神镇惊熄风之品。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大柴胡汤
【配方】柴胡10克,炙枳实、生姜、黄芩、芍药、半夏各6克,大黄4克,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小儿高热,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方药解析】原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
清解汤
【配方】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僵蚕、蝉蜕、杏仁、黄芩、麦冬各3~10克,生石膏20~60克,大黄2~5克。
【用法】上药煎汁100~200毫升。3岁以下幼儿每小时服10~15毫升,4岁以上儿童每2小时服20~40毫升。体温降至正常后再服1~2天,每日三次。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生津。主治小儿外感高热。
清解凉血汤
【配方】薄荷、荆芥穗各6克,青蒿、赤芍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15克,黄芩6~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凉血。主治小儿外感发热。
柴葛解肌汤
【配方】柴胡、葛根各5~15克,黄芩6~12克,羌活、白芷、白芍、桔梗各5~10克,生石膏10~30克,甘草3~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解肌清热,宣肺和营。主治小儿外感发热伴咳嗽咽痛、食滞、腹泻等。
【随症加减】咽痛加山豆根、板蓝根;食滞加槟榔、鸡内金;腹泻加黄连、车前子;便干加大黄、杏仁。
银翘蒿芩汤
【配方】金银花、连翘、僵蚕、竹沥、半夏、杏仁、神曲各6克,青蒿10克,黄芩、前胡、藿香各5克,鲜芦根15克,薄荷(后下)3克,蝉蜕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主治小儿感冒高烧,证属风热夹湿者。
葛根汤
【配方】葛根10~15克,麻黄3~6克,桂枝、芍药各5~10克,大枣1~3枚,生姜3~9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解肌。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直者。
【方药解析】本方出自《伤寒论》,为治太阳病恶寒发热,项背强痛的要方。
小儿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为小儿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急性扁桃体炎是小儿咽喉急性炎症。扁桃体的形状好似乳头或蚕蛾,故中医称之为乳蛾。其中一侧扁桃体发炎者名单蛾;两侧均发者为双蛾;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者称烂喉蛾。
本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或有苍白脓点为特征。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若因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客于肺胃,肺胃积热,熏蒸咽喉,则见一侧或两侧扁桃体红肿,甚至化脓溃烂。
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若有高热、大便秘结等里热证表现者,亦可使用通腑泄热之法。
除内服汤剂外,亦可用扑粉剂、水剂喷洒局部。或配用针刺、耳针等疗法。急性扁桃体炎治疗要彻底,后期尤须注意滋养肺胃之阴,否则转为慢性扁桃体炎,赤肿不消反复发作。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分消利咽汤
【配方】生大黄5~12克,柴胡5~9克,黄芩5~9克,牛蒡子5~9克,山豆根5~9克,射干5~9克,木通5~9克,金银花15~3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表热盛者,加薄荷、连翘;里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连;热毒盛者加蒲公英、地丁;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以保持每日3次稀便为度。
【功效】疏表利咽,清热解毒。主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黄花赤芍汤
【配方】一枝黄花、鱼腥草各15克,大黄3克,赤芍、荆芥各6克,连翘8克,桔梗、甘草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4次,徐徐咽下。以上为5岁儿童用量,不同年龄可随之增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