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21章 神经精神性疾病(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神经精神性疾病(1)(2 / 4)

神经元有损伤作用。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给病人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痛苦。本病“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痰、瘀为标。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黄连解毒汤

【配方】黄连、黄柏、栀子、黄芩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连续14天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个月。

【功效】清泻心火。治疗中风后遗症,证见烦躁不安,语言错乱或忧郁,不眠,或伴皮下发斑,便秘,舌红,苔黄腻。

【随症加减】痰热腑实型,加大黄、瓜蒌、制半夏;气虚血瘀型,加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痹阻经络型,加钩藤、通草、丹参、丝瓜络;阴虚风动型,加生地、玄参、麦冬、生牡蛎。

【方药解析】黄连解毒汤是《外台秘要》所收的方剂,以清热解毒见长。古人有将此方治疗“头痛、眩晕、手麻、耳鸣”的记载。近年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说明黄连解毒汤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改善脑部供血的作用,并已被用来治疗脑部多种疾病。以本方治疗中风后遗症以实证为好,特别是有情感意志上的改变者疗效更佳。

补阳还五汤

【配方】黄芪3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观察疗效。

【功效】益气活血,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随症加减】素体阳虚,肢体不温者加附子、肉桂、桂枝;下肢瘫痪者加牛膝、桑寄生、杜仲;痰多,舌苔腻者加制半夏、天竺黄、制南星等。黄芪用量,从30克开始,效果不明显再逐渐增加用量,可用到60~80克。

【方药解析】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益气活血的代表方,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但并不是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均可应用补阳还五汤,更不能不分急性期、后遗症期随意投药。本方宜用于气虚血瘀的患者,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肌肉松软如肿,属阴虚阳亢、风火上扰、痰浊蒙蔽者均不适用。对脉细弱而非洪实,面色淡白而非绯红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滋阴通络汤

【配方】生地30克,山茱萸、石斛、麦冬、肉苁蓉、石菖蒲、茯苓、地龙、当归各15克,远志8克,黄芪60克,赤芍24克,水蛭(研吞)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益气,化痰解瘀。治疗中风后遗症。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随症加减】痰浊重加天麻、全蝎、僵蚕;血压高加龟板、石决明、钩藤;血脂高加瓜蒌、山楂;有冠心病者加丹参、全瓜蒌;上肢瘫痪重者加桑枝、姜黄;下肢瘫痪重者加川牛膝、蜈蚣;偏阳虚者加炮附子、官桂。

【方药解析】本方以生地、山茱萸、石斛、麦冬滋阴壮水,肉苁蓉补肾益精,使肾气摄纳有权;石菖蒲、远志、茯苓涤痰开窍,宣通心气以交肾。此几味实有“地黄饮子”之意。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配当归、赤芍、地龙、水蛭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又具“补阳还五汤”之能。全方适用于气阴两虚,痰瘀阻络之证。

虫类搜风散

【配方】①虫类搜风散:全蝎30克,蜈蚣20条,炮山甲30克,地龙30克,水蛭30克,乌梢蛇30克。②中药煎剂:黄芪40克,胆南星10克,当归10克,钩藤15克。

【用法】①虫类搜风散:药物焙干,研细,混匀备用。②中药煎剂:每剂加水500毫升,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用煎剂100毫升送服散剂2克,每日3次。连服20天为1个疗程,间隔10天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服药3~4个疗程。

【功效】熄风通络,活血化瘀。治疗中风后遗症。

【方药解析】本方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的后遗症期均可选用。对于缺血性中风可早期应用,对出血性中风应在病情稳定后应用。虫类药物一般都含较丰富的蛋白质,煎煮或炙焙后其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研成细粉吞服较为适宜。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出血、凝血时间,以防出血倾向的发生。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其通经达络、疏逐搜剔之功,远非草本植物所能及,用于中风后遗症治疗的虫类药还有地鳖虫、乌梢蛇、蝮蛇干、五步蛇干、眼镜蛇干、穿山甲、僵蚕等。

癫痫

癫痫是指大脑神经细胞在不能控制和过度放电的情况下,引起的以突发性、暂时性、反复性为特征的全身痉挛或多样发作的神经病变,如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发病率约在0.5%~0.7%,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癫痫属中医“痫证”范畴,俗称“羊儿疯”、“母猪疯”。轻者精神恍惚,活动中止;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