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17章 血液系统疾病(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血液系统疾病(1)(1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原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以青壮年发病为多,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再障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出血和感染发热。

属于中医学中“血虚”、“虚劳”、“血枯”、“急劳”、“血证”范畴。其基本病机多由肾精亏损,或为阳虚,或为阴耗,也可病涉肝脾,气血两衰。

治疗大法主要为补肾益精,或宜补阳,或宜滋阴,兼以益气、养血,或健脾、益肝等法。如急性再障多呈现“急劳湿热型”,当以补肾滋阴,凉血解毒为主。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加味保元汤

【配方】党参30~50克,黄芪30~60克,肉桂2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3次,口服。

【功效】补气温阳。主治元气不足,阳虚劳损,现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随症加减】阳虚型加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如无效再加鹿角霜、附子;阴虚型加熟地、首乌、女贞子、枸杞子,如无效再加玄参、桑葚;阴阳两虚型加熟地、制首乌、菟丝子、补骨脂,如无效再加鹿角、玄参。

【方药解析】本方源于明朝《景岳全书》。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取“血脱须益气,阳生则阴长”之义。现代也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衰竭、白细胞减少症等病,以阳虚气弱型为宜。

健脾温肾汤

【配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甘草6克,熟地15克,肉桂6克,补骨脂12克,鹿角胶(烊化)12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阿胶(烊化)12克,巴戟天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另每日吞服红参粉3克,鹿茸粉0.3克。

【功效】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型。

【方药解析】慢性再障没有出血、感染时,使用本方,健脾温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

大菟丝子饮(造血Ⅰ号方)

【配方】菟丝子15~20克,女贞子20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20克,制首乌12克,山茱萸10克,旱莲草20克,补骨脂15克,肉苁蓉12克,桑葚子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

【功效】滋阴补阳,益精养血。主治肾虚血亏,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阴虚型。

【方药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复杂而难治的病证,中医都从补肾人手,或补阴,或补阳,根据辨证,不能偏执一端,而补阴之中,亦须顾阳,辅以少许阳药;补阳之中,亦须少佐阴药。故本方用菟丝子、女贞子、枸杞、熟地补肾养阴益精,旱莲草于补肾养阴之中,更有清热止血作用;桑葚能滋阴养血;同时佐以补骨脂、肉苁蓉补益肾阳,以促进气血的生化。

二仙温肾汤

【配方】仙茅10克,淫羊藿12克,巴戟天15克,黄芪(炙)20克,人参3克,当归10克,赤小豆30克,陈皮6克,甘草6克。

【用法】煎汤,每日2次,口服。

【功效】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型。

【随症加减】偏脾阳虚者加用理中汤;偏肾虚者加用补骨脂、肉苁蓉、锁阳、菟丝子、紫河车粉等;如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角片(先煎)15克。

【注意】本方能温补肾阳,对心脾两虚患者,可出现男性相火妄动或夜寐不安的副作用。

【方药解析】本方用仙茅、淫羊藿补命门、温肾阳,巴戟天补肾阳而养精血;人参、黄芪大补元气,补脾生血,当归、赤小豆补血活血;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具有温补肾阳,振发脾阳,益气养血之功。

造血Ⅱ号方

【配方】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胡芦巴12克,肉苁蓉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女贞子15克,当归12克,桑葚子15克,黄芪30~6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

【功效】补阳温肾,益气养血。主治肾虚血亏,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阳虚型。

【随症加减】阳虚重者改用十四味建中汤(当归、白芍药、白术、人参、甘草、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黄)。

加味七宝美髯丹

【配方】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茯苓、当归、牛膝各15克,黄芪、熟地各20克,人参、补骨脂各10克,肉桂10克。

【用法】每日1剂,煎汤。日服3次。另:紫河车粉胶囊3克,开水吞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补血,温养肾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