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941年底,爱迪生付出毕生心血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200万美元。那年爱迪生已经67岁了,儿子查理斯疯狂地找他,怕他想不开。等找到了,却发现爱迪生平静地看着大火,对他嚷道:“快把你母亲叫来,她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一早,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我以前的谬误已经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我又可以重新再来了。”三个星期后,爱迪生就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点评
走出痛苦,才能迎来幸福。面对挫折,我们需要从头再来的勇气,面对苦难,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它的决心。要想成为一个强者,就要尽快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灾难,它的价值就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灾难过去,一个美好的明天正等着我们。
第271天 得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一只狐狸赶上葡萄成熟的时候,看到葡萄架上沉甸甸的葡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是无论她怎么抓、跳,尝试了很多次,仍拿不到葡萄于是他就安慰自己:“那葡萄又酸又涩”。后来狐狸在路边捡到一个“柠檬”,就说柠檬的口味正适合自己。后人就把对得不到就说不好的人心理称为“酸葡萄心理”。
案例
小王,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几次管理层的竞聘,他都没有入选。虽然她心里很想能有更高的职位,使工资待遇等翻倍,但是每次都安慰自己:“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哪有现在逍遥自在啊。”
点评
酸葡萄的心理是通过强调自己得不到事物的不好的一面,在强化能得到的事物的好的一面而以达到心理的一种平衡。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种心理,当人们对结果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心理可以帮人们更快的从挫败感中走出来,以免心理失衡,可以说它是一副很好的止痛药,是人不偏执的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是能珍惜得到的美好。不好的一面是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这种合理化的自我安慰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变相的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理性运用酸葡萄心理。
第272天 不以己度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好恶、个性、观念等加在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也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想法,结果却给双方带来误会或伤害。
案例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点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把自己的好恶、个性、情绪等归属到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相同的特质,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在骗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父母会为自己设计前途等,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就如上例的编辑们自己关注什么就认为别人也应该关注什么。还有一个笑话:有一个胖太太怀疑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丈夫回家她都得检查丈夫身上有没有各种女人的头发长的、短的、卷的、直的,当她什么也没发现时顿时号啕大哭说:你居然连秃头的女人都爱。笑过之后,希望我们都能认识到“投射效应”的危害,不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别人的好恶同自己的好恶是不同的,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保持理性,学会客观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第273天 自救的人有出路
人生的舞台,有欢笑也有泪水,危难时我们总渴望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能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然后我们会拼尽全力地抓住这个手,以为有了这个手就什么都不用怕了,然而,我们却忽视了自身蕴含着无穷的潜力。
案例
9岁的小男孩和他的一个士兵朋友约好星期天早上5点一起去钓鱼,小男孩兴奋不已,要知道这时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周六的晚上,他准备好钓具、鱼钩和鱼线,两份三明治,凌晨三点就坐在家门外等他的朋友,可是他的朋友一直没有出现。小男孩没有抱怨朋友的爽约,没有和母亲及朋友诉苦,更没有自怜自艾,而是花光自己帮工赚的钱,买了一辆二手橡胶救生艇,自己摇着桨滑入水中,他还钓到了一些鱼,享受了他的三明治和果汁,他认为那是他一生最美妙的日子之一。
点评
这个小男孩就是著名的激烈专家魏特利,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人能带你去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