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培养孩子高财商的100个细节> 第14章 在购物中教会孩子理财的11种方法(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在购物中教会孩子理财的11种方法(3)(2 / 3)

份额;而精美包装的产品,往往会给顾客一种“这是一种高档的商品,它的品质一定更好”的印象,虽然事实上包装精美的商品,其品质并不一定就高,但能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比如经济条件好的顾客,可能就会更倾向于购买这些商品,还有就是买来作为特殊用途的人,比如给人送礼,就需要包装看起来高档、气派的商品,而简包装往往会让人有“不受重视”“丢份儿”的感觉。

因此,在家长和孩子一起逛商场时,可以此为例子,举一反三向孩子介绍与此相关的各种实用经济常识,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指导他挑选需要的商品,如在孩子的同学、朋友过生日等,要给其送礼物时,要选择质量好,价格适中,而包装较为精美的商品;在自己用的时候,就舍弃包装好的,只要品质上乘,价格又较为便宜的,即性价比高的。这样能让孩子在社交中有“面子”,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即经济实惠。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还要教会孩子识别过度包装的商品,即仅靠豪华包装而卖高价格的商品,比如“天价月饼”“天价茶叶”等,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商品是商家为了谋求巨额利润而做的,并不是正确的经济之道,也不值得我们去花冤枉钱购买。

据此,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其灵感,开拓他的思路。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性价比高的商品,买可乐等饮料时,比较不同容量不同包装的同一个牌子的可乐,哪种更划算;还可以比较同样容量的可乐,哪种牌子的更省钱等等。相信在这种游戏式的“商品探索”中,孩子的财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细节38:教孩子正确认识广告

这两天,杰杰一直在缠着爸爸给他买糖吃,爸爸工作忙,没时间去买,就对杰杰说:“让妈妈带你去买。”

谁知杰杰却不听话,摇着头对爸爸说:“不行,就得爸爸买。”

“妈妈买就不行?爸爸哪有时间给你买糖,回自己屋玩去,爸爸要忙了。”爸爸终于忍受不了儿子的纠缠了,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后便离开了。

杰杰对着爸爸的后背,大声喊道:“爸爸是坏蛋。”然后就委屈的抹着眼泪回到了自己房间。

妈妈无奈的看着这爷俩,第二天便把儿子要吃的糖买了回来,本以为儿子会高兴的扑过来,谁知道他却只看了一眼,便毫无兴趣的走开了。

“儿子,不是要吃糖吗?妈妈帮你买回来了。”妈妈微笑着朝他招招手,杰杰却撅起了嘴,理都不理妈妈转身就回自己房间去了。

“咦?这是怎么回事?”妈妈搞不清楚情况了,难道是真的生气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这件事讲给爸爸听,爸爸听完后,认真的看向儿子,对他说:“是爸爸不好,不生气了,妈妈买的糖一样吃啊。”

“不好。”杰杰生气的撇过头去,闷声说道:“电视里都说了,和爸爸一起去买糖。爸爸不陪我买,我就不吃了。”

爸爸妈妈一头雾水,问了半天,才搞清楚,原来儿子说的是最近电视里的一则糖果广告。受到广告的影响,儿子才非要爸爸和他一起去买糖吃的。

爸爸妈妈互视一眼,暗道:这广告的力量还真是强大,幸好儿子在意的只是和爸爸一起去买糖这件事,而不是缠着他们不停的往家里买糖吃。

不但故事中的男孩杰杰深受电视广告的影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其他家庭中,也有不少孩子受广告的影响,这让父母们很是头疼:孩子看电视是学了不少知识,可也有很多不利孩子成长的东西,特别是针对孩子的商品广告拍的非常精美诱人,让孩子对该产品产生强烈的渴望。

近日,英国进行了一项儿童行为调查,专家们对100名孩子进行了测试,他们给孩子提供了两份品质相同但包装不同的食品,一份食品上有知名品牌的包装,另一份则是普通包装,是个不出名的牌子,让孩子品尝,看看哪种好吃,结果大多数孩子都认为知名品牌的包装的食品更好吃。研究还发现,家里有电视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经常做广告的、有知名标志的食品。可见,食品广告确实对儿童的食物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家长可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其正确看待广告,喜好不被广告所左右。

家长可以首先告诉广告是什么,即广告是为了商品生产商的利益,增加产品的销量,而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向我们大家宣传的一种手段。并用网络等方法,向孩子介绍广告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让他看到广告的内幕,就能消除其对广告的盲目崇信了。家长可以拿现实中购买的商品和广告相对比,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实物和广告的区别,就会明白“原来广告只是宣传用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了。

现在的广告大多制作精良,特效绚丽,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有的广告词蕴含的意思并不正确,甚至还会误导孩子。比如“我有,你有吗”“今天你喝了没有”等充满物质诱惑的广告语,很可能引起孩子消费的攀比、炫耀心理;或者“好东西要自己美美享受”之类的广告,会助长孩子自私自利的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