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糖尿病防治100分> 第8章 糖尿病的预防(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糖尿病的预防(2)(1 / 4)

有的,有一些食物不仅对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很有益处,也不影响降糖。

什么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

高脂血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与环境、家庭遗传有关。后者则是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症、胰腺炎等引起。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对预防血糖高、血脂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糖高、血脂高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尽量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脑、骨髓、鱼子、贝类、乌贼、鳝等。

而下列食物则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

1.豆制品

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含有的植物固醇能阻止肠道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有的卵磷脂能使胆固醇不致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含有的大豆蛋白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常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对降低血脂很有益处,其他豆类如绿豆、芸豆等也有降血脂作用。

2.黑木耳、香菇

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香菇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并能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3.荞麦、燕麦、大麦

荞麦、燕麦、大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与代谢,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4.大蒜、洋葱

大蒜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和阻止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作用,并兼有杀菌解毒作用。洋葱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5.鱼

尤其是海鱼,降脂作用更好。日本人患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较少,据称与他们喜食海鱼有关;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因大量食用海鱼,竟无人患冠心病。

6.其他

如玉米、马铃薯、绿茶、牛奶、南瓜、黄瓜、茄子、苹果等也都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还要注意烹调中要适量用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动物油。

病情较轻可以饮食治疗

一般来说,轻度的血糖高、血脂高(在正常值之上,但不到疾病诊断标准),主要以饮食和运动治疗为主,要求低盐、低脂(主要是动物性脂肪)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便可以有效控制。

如果达到了疾病诊断标准,那么除了饮食运动治疗外,还要加上药物治疗。重度高血压病及有其他内脏疾病者,必要时还需收治住院。

选取水果可以适当增加苹果的比例。因为苹果含有极为丰富的果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还具有防止脂肪聚集的作用。

6.糖尿病要控制饮食,饥饿难耐时怎么办

齐老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了,饮食量一向很大。在最初控制饮食时,饥饿感非常明显,常常难以忍受,趁着儿女不注意就偷偷“进补”,让孩子们很头疼,但是看着自家老头饿着难受,也心疼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节食是每位患者必须实施的,小儿子于是每天给老先生准备充足的早餐,并做到少吃多餐,水果和面食等也交替着配餐,让他时常有饱腹感。就这样一点点地控制着父亲的食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齐老先生的饥饿感也逐渐减轻了。

饥饿就是低血糖了吗

不是的,人体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才能产生能量。患糖尿病后,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糖虽然升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饥饿”,而产生饥饿感。

糖尿病患者怎样驱除“饥饿感”

常常感到饥饿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遇到的难题,以下措施有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驱除“饥饿感”。

1.主食要充足。

主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因为节食而吃得过少。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补充充足的主食。

2.少量多餐。

将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时进餐1次,睡前1~2小时少量加餐,既能避免餐后高血糖问题,又可避免“饿得慌”现象。

3.荤素搭配。

注意控制动物脂肪,但不可少了植物油,瘦肉和鱼虾也可适当吃一些,这样可以延缓胃排空速度,避免时常产生饥饿感。

4.进餐时多吃蔬菜。

餐后还可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增加“饱腹感”。

5.常备零食。

患者最好在身边常备一些糖果、饼干和含糖饮料,一旦出现“饥饿感”就吃一两块饼干,喝上几口饮料,既可以减轻“饥饿感”,避免“饿得慌”,又可防止诱发低血糖反应。

调整饮食,有助于缓解饥饿感

当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饥饿感,而血糖检查又无异常时,就要考虑到饥饿感的产生与饮食控制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应该做好饮食调整。

一方面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