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列宁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热情、真诚、用心地对待他人,而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每次开会,列宁总是准时到场,热情地接待客人,认真地主持会议,一丝不苟地阅读报告,根据具体问题做出最恰当的指示、讲解、说明等。他人约见,他也从来不会让对方等待或者失望,而是非常重视地准备、赴会等。假若真的有重要的事情无法准时到场,列宁也一定会让自己的秘书通知大家或者相约者,后定亲自道歉,从不失礼。
不仅如此,即使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列宁也依然非常宽容、谅解、真诚地对待他人。有一次召开会议,人们的态度不够积极,导致与会者人数不多,但列宁没有生气,而是拿出百分之百的激情对待这些到会者,为他们认真讲解、指导等等。
日常生活中,列宁也总是温文尔雅,亲和有加。1921年6月,共产国际第三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伟大的盛会,如以往一样,列宁坚持到场。不过,由于其他的工作耽误了时间,列宁去晚了。当他到场的时候,有一位代表正在做发言,于是,列宁赶忙悄悄地躲在了一根柱子的后面。因为,如果此时他上台去,一定会引起同志们的欢迎,而这一定会影响到这位正在发言的代表。就这样,列宁默默地躲在柱子后面认真聆听,而听到精彩部分需要记录的时候,他干脆就掏出笔暂且先趴在台阶上书写……
这,就是伟大的领袖列宁,他的修养无以言表,令人肃然起敬、震撼无比。因为,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他始终都坚持礼貌、真诚、热情、尊重。
当然,你或许会觉得礼貌是件小的非常事情,但是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情才积累成了一样样的大品格,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决定这一个人的人生。就如斯大林曾总结列宁遗训时所说的那句话:“从来也不拒绝细小的工作,因为小事是大事的根。”
工作生活中,我们只有彻底“捡起”礼貌这个大修养才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缘,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机遇,改变我们的人生。
低调一点吧,礼貌待人,真诚待人,因为这是成功人士都始终坚持的无悔选择。
3.注意与人握手的礼节
握手是一种礼节,它传达着一份感情,传达着一份理解,传达着一种象征。握手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友好,传达一个人的歉意,传递一个人的鼓励,而且还可以传达出一个人的对对方所怀有的情感色彩,传递出一个人对对方情意的深厚程度等。通过握手,两个人可以建立起非凡的友谊,两个国家可以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这种象征这友好、情谊和和平的礼节,在很大程度上还代表着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是一项不得不重视的细节。
所以说,让我们将握手这一细节认真地重视起来吧,让它传达出我们的品质,传达出我们的素养,传达出我们对他人的情谊。
握手,是一种象征
1988年秋天,牵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各种障碍逐步得到消除,柬埔寨问题也已经有了解决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中苏两国拉开了“正常化”交往的序幕。
1989年5月,苏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一事很快被定了下来。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会见,标志着中苏两国终于走出尴尬,趋于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次会见。对于会见方面的诸多礼节,我国也有具体的规定和设想,握手礼就是其中一项。
戈尔巴乔夫访华前夕,我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表示与苏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只握手,而不拥抱”,对其他人也做了这样的交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只握手’代表着中苏开始作为睦邻友好的身份交往,‘不拥抱’是为了不再像20世纪50年代时候那样‘结盟抱团’!”
多么深刻、周全的考虑,我国领导人都深深铭记,当我国礼宾人员特意将此信息透漏给苏联驻华工作人员,又报告给戈尔巴乔夫本人的时候,他们也深深理解和感叹。1989年5月16日,这一中苏两国历史性的会见拉开主场的时候,双方领导人深深铭记这一“约定”,伸出包含深情的双手紧紧相握。这一握,结束了一个时代,迎来了一个天地;这一握,中苏两国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这一握,两位领导人回忆了多少风风雨雨;这一握,竟然持续了整整35秒之久!
这次握手,多么有意义啊,其浸满深情,饱含故事,述说着无数情深、无数挣扎、无数蜕变,对于国人是一种鼓励、一种证明,对于国际是一种说明、一种彰显。
握手,对于两个国家来说,是一种合作,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意义,其背后含有无穷感人故事,其背后藏着无数艰难经历……
即便是小小的细节中的更小的细节也都极尽讲究,因为它们有很多不容易,容不得有丝毫大意!对于国家来说如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当然,人与人之间的握手并不能与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握手相比,但是请不要忘记,虽然两者在意义方面不可相比,但是其中所饱含的涵义却一个也不会少,而且意义也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