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叫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
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人。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该糊涂时就要糊涂”,不能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糊涂”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装得可爱,“糊涂”得恰到好处。谁不识其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从表面上看来,“糊涂”使外人觉得很傻,但在内心深处,却比任何人都精明。正所谓“大智若愚”,糊涂中的智慧不仅使人觉得深不可测,还给人带来数不胜数的好处。
这种糊涂,这种大智若愚,实乃一种养晦之术。通过装“糊涂”而设计假象,从而掩饰自己的聪明智慧与真实想法,这种甘为愚蠢、敢当弱者的糊涂实在是一种“大精明”,以聪明装糊涂,在心中早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却静待时机,在用“糊涂”迷惑对方的同时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糊涂一时,聪明一世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也就是说,把目标锁定在大事上,不要拘泥于微不足道的小事,要学会聪明做人、糊涂做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者,不至于成为狡猾奸诈的卑鄙小人,从而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古时候,孔子在东游的时候,感觉腹中饥饿,便对弟子颜回说道:“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前面有一家饭馆,你去讨一点米吧。”颜回走进饭馆,对店家说明来意,没想到店家却直爽地答应了,但却有一个要求。
颜回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店家回答:“我写一个字,如果你认识的话,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如果不认识的话,你将被乱棍打出。”
颜回笑着回答:“主人家,我虽不才,但也跟着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即使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
店家便拿出笔来写出一个“真”字让颜回看。颜回看后捧腹大笑:“店家,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呢?这个字我五岁就认识,不就是真假的‘真’吗?你们未免也太欺负我颜回无能了。”
出乎意料的是,此时,店主却让手下人把他赶了出去,并骂他是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孔老夫子的门生。
见到孔子以后,颜回委屈地向老师阐述经过,孔老夫子淡然一笑,带着颜回再次来到店前,尚未说明来意,店主便把刚才写好的字拿出来,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店主却高兴地把他们师徒请进店里,请他们吃饱喝足。颜回莫名其妙地问道:“师傅,这个字不是念‘真’吗?为什么你刚才却说念‘直八’?”孔老夫子笑着说道:“有些事情是认不得‘真’啊!”
的确如此,凡事不能过于认真,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既不懂得拐弯抹角,又不懂得装糊涂的人,经常会把事情办得很糟。事实上,所谓的糊涂就是指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舍小利而图大善。一个人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事情,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是在所难免的。倘若总是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过于在乎太多的细节问题,不仅会自寻烦恼,还会惹人厌烦。相反,若能够“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不仅会心胸开阔,还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
在平日的生活中,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毫不含糊;对于该糊涂的问题,就应该适时糊涂。人生难得糊涂,在某些境遇下,能够做到糊涂,既是一种大聪明,又是一种大智慧。
8.宽容是君子的雅量
俗话说得好:“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应学会宽容。宽容,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君子的雅量。
英国有谚语云:“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亦曰:“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有宽容的雅量、文明和胸怀。因为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因为在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下的细雨滋润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