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正在开动物大会,神王说:“所有的动物都听好了,如果你们对自己的相貌或者体形有不满意的,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会想办法给你们修正。”神王先问猴子:“猴子啊,你先说,你对自己的形象满意吗?在这个森林里,你觉得谁最美?”猴子不屑一顾地回答道:“我的四肢如此健美,相貌也无可挑剔,我对我自己十分满意,相对来说,熊大哥可能就差了一些。”熊听了猴子的话,就蹒跚地走上前来,其他动物以为它会承认自己其貌不扬,谁知道它却说自己威武雄壮,同时还认为大象才没有一点美感可言,因为它尾巴太短,鼻子太长,耳朵还很大。大象听了这番话,就说:“在我们象族看来,鲸鱼要比我胖多了,而蚂蚁又显得太单薄了……”还没等大象说完,蚂蚁就开口说:“我还不算小,比起微生物,我算是一头狮子了。”接下来,动物们都相互指责,没有一个愿承认自己的不足,结果,神王只好让它们全都退下,谁也没有得到美化。
这些动物就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其实人类也一样,看一看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更不愿触及那一块一碰就疼的伤疤。很多人认为,一旦承认不足就是对自己能力的否认,别人就会把自己的不足当作笑柄。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有人把这个当成了笑料,那也只能说明这个人素质太低,跟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有必要较真儿吗?如果我们真的太在意“人言”,那么我们无形中就又多了一个不足,不敢面对和别人的落差。想想雄伟壮观的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吧,不就是因为有了落差吗?难道人就不能因落差而赢得一片天地吗?
不管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无法面对自身的不足,但共同点是他们都缺乏面对自己不足的勇气。一个人如果能够勇敢地承认不足的存在,用淡然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反而会淡化,也就不那么刺眼了。因此,我们不但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还要着手改良,这才是进步的上上之策。
正视不足,完善自己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每一方面都比别人强,那为什么不能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让自己能站在更高的一个台阶上呢?如果你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那只能说你心胸不够开阔,容不下别人比自己优秀。所以,还是做到取长补短吧,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少一些遗憾。
一只老鸵鸟正在洋洋自得地对自己的儿女们讲当初的发家史,告诉孩子们鸵鸟有多么伟大,它说:“你们知道吗?我们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麻雀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地上的一只蚂蚁,我们一脚就能将它们踩扁。”这时,一只小鸵鸟说道:“可是,我们不能飞到天空上去啊!”老鸵鸟马上说道:“住口!谁让你插嘴了?是,我们是不能飞,可这又有什么?我们在地上跑得多快呀,人类根本比不上。再说,我们还有十分聪明的头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把头快速插在沙滩里,就能躲过灾难了。”刚才说话的小鸵鸟又忍不住说了一句:“可是,蜗牛不是也能将自己缩进壳里面吗?”老鸵鸟说道:“蜗牛爬起来太慢了,动不动就缩到自己的壳里面,哪能和我们相比?”小鸵鸟又问道:“如果我们把头插进沙滩里,不是什么都看不到了吗?真的能躲过灾难吗?”老鸵鸟很生气:“你怎么这么多问题,都说了不要你插嘴,一边呆着去吧!你不觉得我们才是最伟大的吗?为什么总帮着外人说话?”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声枪声,那只小鸵鸟迅速地闪进了旁边的一堆草丛中,而高高傲的老鸵鸟则带领着其余的小鸵鸟一起把头插进了沙堆当中,后果可想而知:赶来的猎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捕获了它们。
老鸵鸟自认为是最伟大的最能干的,不愿意面对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结果却遭此厄运,实在是一种讽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有志未必有心,有心未必有力,有力未必有钱,有钱又未必有运。所以,我们不必追求事事完美,不必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做到十全十美,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完美的心境。
不必对自己的不足太过在意,否则只会让不足加倍扩大,反而遮住了其他优点;也无需把自己的不足常常挂在嘴上,不要认为这是一种谦虚,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一种自卑心理。例如,一个人常常把自己学历不高挂在嘴上,别人一定会觉得你不自信。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承认自己只是中等资质,然后把别人的优点摆在眼前作为目标,一个一个的超越,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努力了。倘若死要面子,不肯放下身段低一低头,那我们永远也赶超不了别人。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所以,一个人最怕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俗话说得好: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自知之明,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地改进,这才是目的。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相信要改变不足之处不是什么难题。
4.不要沉醉于过去的辉煌
辉煌,是一个有着很大吸引力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