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离开家乡,从此便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我离开家乡十四年了,四年大学混日,十年社会打拼,虽然间或回来过,但毕竟长期走在异乡的路上、睡在异乡的床上,慢慢地竟将故乡有些淡忘了。但只有真正回到家乡,才发现自己与故乡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实际也从来没有分开过。
首先见到的,是故乡的风景。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尽量选择坐火车,一是坐火车方便,免去转车之劳;二是很享受透过车窗凝望家乡的感觉,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如此熟悉。低矮的丘陵土坡,漫山的绿草树木,精致的池塘小河,仿佛是南中国的共同格调。因此无论我走到江南的哪儿,都会联想起我的家乡。来到岳阳楼下,眺望苍茫的洞庭,这湖这水我实在太亲近了,我在她身边出生、成长,她养育了我,并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圣洁。
再则,回乡便意味着会见到老家的亲人。因为交通将距离拉近,深圳与岳阳之间其实就隔着一张机票或车票。过年的时候,我会接亲人到深圳过春节,一是让他们到特区走走,另外也省了自己在春运高峰回家。但当自己真正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样的时光更令人惬意。我与母亲聊家常,与哥哥一起看岳阳的变化,又到姐姐家看她们的生意和还有可爱的小外甥,等等。虽然每次相处的时间都很短,但就这一见,便让亲情浓得化不开。
当然难得的,还有与同学们的聚会。实际上每次回老家,我与同学呆的时间比家人还多。因为在这里,我可以见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还有大学老乡会的同学。有几位朋友是每回必见的,还有许多同学多年不见,甚至十多年不见,但当见面时,竟然没有任何生疏感。与老同学一起,既是将自己拉回学生年代,也是将自己从喧嚣的深圳接回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歇息和跓脚。
家乡在改变,我也在改变。每次回家,都是隔着好几年之后,家乡的面貌正悄然改变着,不变的是浓浓的乡音和风俗。多年来我也在改变着,外在可能没有太大变化,但心境在变,际遇在变,思考也在变,当然恒久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情。家乡在变得年轻,我却在慢慢变老,我想等我真正变得老态龙钟“鬓毛衰”,再回家乡时,会不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凄清与哑然?
家乡,犹如人生的驿站。回家,让我的心不再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