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第11章 卷三古近體詩六十三首(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卷三古近體詩六十三首(2)(1 / 3)

自儀真順風達江寧[1]

征帆十丈拂長空,顧盼中流意頗雄[1]。木末橫煙瓜步雨,蘆花滾雪大江風。六朝山送倉皇色,一日人貪自在功[2]。夜霽波平星火出,石城燈市月明中[3]。

【校】

[1]“盼”光緒本、抄本均作“盻”,疑爲“盼”之誤。

【校注】

[1]儀真:今江蘇儀征市。江寧:今江蘇南京市。

[2]六朝:三國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吳名建業,今南京市),史稱爲六朝。

[3]石城:即石頭城,江蘇南京市的古稱。

次韻王定甫江上望富陽諸山[1]

十二年前客,三回此地過。江流連海闊,山色入瀧七里瀨俗呼七里瀧,瀧讀若龍多[2]。飄泊從書劍,安閑愧薜蘿[3]。因君發清興,擊楫又聞歌。時有江右之行,取道富陽。

【校注】

[1]富陽:今浙江富陽縣。

[2]七里瀨:一作七里灘,在今浙江桐廬縣西南錢塘江濱。

[3]薜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注:“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爲帶也。”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謝翱墓[1]再用前韻

故國清山在,遺民往事過。嚴祠千古對,宋土一抔多[2]。宰樹昏斜日,悲風動女蘿[3]。誰攜竹如意,楚些不成歌[4]。

【校注】

[1]謝翱:南宋詩人,福建人,自號晞發子。倜儻有大節。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策詣軍門。聞天祥死,悲不能禁,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竹石俱碎。著有《晞發集》。

[2]嚴祠:即嚴陵祠,在今浙江桐廬縣西南富春山。

[3]宰樹:墳墓上的樹木。女蘿:亦作“女羅”。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

[4]楚些:《楚辭·招魂》是沿用楚國民間流行的招魂詞的形式而寫成,句尾皆有“些”字。後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楚地的樂調或《楚辭》。

慟哭[1]送初甫柩還鄉

慟哭章門外,他生見汝時[1]。十年成永訣,一面竟無期。路尚關河遠,靈將弟妹持。片魂知共去,回馬更何之。

【校注】

[1]章門:贛州的別稱。其地漢時屬豫章郡,故稱。

泰和舟中聞雁[1]

但餘殘夢繞觚棱,斗覺清寒入被綾。世路孤危鮮兄弟,雲霄奮擲愧鶤鵬。春江落月初聞雨,倦客拋書尚有燈。此際蒼茫生百感,數聲征雁下廬陵[2]。

【校注】

[1]泰和:今江西泰和縣西三里。

[2]廬陵:今江西吉安市。

家君防寇梅嶺,逾歲未歸,南行省視,舟次萬安,和東坡初入贛詩,即用其韻[1]獨驚物候宦遊人,尚念馳驅許國身。誰解盜兵唯赤子,莫非王事有勞臣。望雲隔嶺通佳氣,點雨催波作細鱗。我比東坡更奇絕,小時來往已知津。

【校注】

[1]梅嶺:山名。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萬安:今江西萬安縣。

正月十六日重過贛州

勞生又作貢章遊,此地回看二十秋[1]。宦境待嘗雞肋味,時初聞移守漢中之命。兒時猶夢虎頭州[2]。依然山色圍城堞,少時登贛州城,賦詩有“城頭山色帆移動,雨後秋聲雁帶來”之句。尚有春燈點市樓。何日戈船停下瀨,梅花細雨映歸舟。

【校注】

[1]勞生:《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貢章:貢水和章水。借指江西。

[2]雞肋: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虎頭州:贛州的別稱。

峽江縣[1]

小市全依水,歸帆半卷旗。吉江流學字,越客病吟詩。山轉城腰折,雲疏日腳垂。青青沙岸草,猶憶喚船時。甲午曾于城外喚渡。

【校注】

[1]峽江:長江自重慶奉節縣瞿塘峽以下,至湖北宜昌,稱爲峽江。

舟行黃州路上作[1]

茅簷出沒蘆花裏,一似東坡未去年。風雨晨興炊豆粥,便應來住老江邊。

【校注】

[1]黃州:今湖北新洲縣。

漢江晚泊

落日溪邊自可娛,荒畦不厭伴菰蒲。全家晚飯依行舸,三月春江入畫圖。山市戎戎亂煙集,水風淅淅暝禽呼。使君外似都非是,沙岸棕鞵稱野夫[1]。

【校注】

[1]棕鞵:古時窮人用粽皮做底和麵的鞋子。鞵,通“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