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第6章 卷二古近體詩一百一十首(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卷二古近體詩一百一十首(1)(2 / 4)

的腳印。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後用“雪泥鴻爪”比喻事情過後遺留下的痕迹。

出都夜宿竇店[1]

忽聽車鐸響琅琅,已逐浮雲去帝鄉[2]。今夜蘆溝更無月,平沙星斗劇蒼涼[3]。

【校注】

[1]竇店:竇店鎮,在今北京市房山區東南。

[2]鐸:duó,鈴鐺。晃蕩發聲。一般爲球形或扁圓形,下開一條口,內置金屬丸或小石子。用于牛馬佩掛等。

[3]廬溝:廬溝橋,在北京市南面,“廬溝曉月”爲北京八景之一。東阿道中[1]

車箱蠖屈一求伸,犖確忽驚下阪輪[2]。樹底天光空似水,霜前柳葉淡于春。層岡難覓漁山唄,微雨能銷客路塵[3]。也與貔貅同野宿[4],時楊威將軍仗鉞南下[1]。請纓忽欲脫儒巾[5]。

【校注】

[1]鉞:yuè,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光緒本“仗”作“伏”,今從抄本改。

【校注】

[1]東阿:即東阿縣,今屬山東省。

[2]蠖屈:形容像尺蠖一樣的屈曲之形。蠖:huò,蟲名。尺蠖。北方稱步曲,南方稱造橋蟲。體細長,生長于樹,爬行時一屈一伸。種類很多,爲害各種植物。

[3]漁山唄:相傳曹植曾遊東阿魚山,忽聞岩岫裏有誦經聲,清通深亮,即效而則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擬所造”,世稱魚山梵唄。事見《異苑》卷五。唄:bài,意爲“止息”、“讚歎”。印度謂以短偈形式贊唱宗教頌歌。後泛指讚頌佛經或誦經聲。

[4]貔貅:píxiū,古籍中的兩種猛獸。

[5]請纓:《漢書·終軍傳》載:“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後以“請纓”指自告奮勇請求殺敵。

淮上秋夜

江上風煙已暮秋,無端萍迹又勾留[1]。淮南一夜鄉心切,玉笛何人更倚樓。

客舍淒涼動旅情,短檠撥盡峭寒生[2]。小樓正對清淮月,殘夜窗明已四更。

清流一道俯闌前,卻望家山落月邊[3]。明日掛帆過江去,蘆花風送夜行船。

【校注】

[1]萍迹:喻人四處漂流,行蹤無定。

[2]檠:qíng,燭臺;燈檯;指燈。

[3]家山:謂故鄉。聞雁

淮南風物已殘秋,客子光陰尚遠遊。

日暮煙波正愁絕,櫓聲一雁度江樓[1]。

【校注】

[1]日暮煙波:语本唐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歲暮銅陵阻雪[1]

炮車雲起天深黑,惡風白浪行不得。泙漰一夕搖窗扉,侵曉欲眠冷忽逼[2]。水光瀲灩疑新晴,起看雪花亂如織。東船西舫成水村,市酒江魚供晚食。荒寒試覓昨所見,遠近空明但一色。江邊白鳧如老翁,終日蹲立沙水中[3]。水寒無魚不得去,風絲霧縠相冥蒙。獨坐對之增感觸,爾貌雖閑內多欲。飽死終應愧信天,萬物有求意常促。我今無戀亦無求,匆匆行李得少留。小飲嗒焉忽自喪,遑計累日維扁舟[4]。長年老人殊解事,翦紙乞作宜春字[5]。酒氣拂拂釋硯冰,醉墨橫斜出新意。

【校注】

[1]銅陵:今江西南城縣西南銅山。

[2]泙漰:謂水波衝擊。漰:pēng。

[3]白鳧:白色的野水鳥。

[4]嗒焉:《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陸德明釋文:“‘荅焉’,本又作嗒。”後以形容悵然若失的樣子。遑:huáng,何暇,怎能。常用于反問句。

[5]宜春: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于窗戶、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湘水吟

我家清湘湘水頭,前年辭湘作遠遊。湘山送人祇百里,湘水多情逐我流。水流直至漢陽渡,我自舍之策馬去[1]。客裏燕霜點敝裘,夢中楚竹橫江路[2]。倦遊復得買湘船,東風搖浪江連天。片帆待指衡陽發,風景依稀似昔年。江流繞船如有意,愧汝遠迎知我至。望湘亭下在湘潭碧波寒,一勺初嘗辨鄉味。祇今還家路幾何,湘水漸與湘人多。便當閉門住湘曲,不教別意添綠波。

【校注】

[1]漢陽渡:今湖北武漢市西長江上。

[2]燕霜:《初學記》卷二引《淮南子》:“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繫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爲之下霜。”後以“燕霜”爲蒙冤之典。楚竹:指湘妃竹。也稱斑竹。借指楚竹製的管樂器。亦借指用其吹奏之曲。

八世祖孝廉公絮箸堂並引

八世祖孝廉公,明崇禎壬午科舉人,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