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第1章 前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前言(2 / 2)

己、庚以後,則遒而厚、鬱而深,雄直而豪宕,開闔變眩,渾茫無際。”⑤蔣琦齡對自己的詩“不名一家”也頗為自得:“安得如椽燕許筆,體兼眾妙用皆宜。”⑥“湘藍瀟碧並皆妙,湖月岳雲疑可呼。”⑦我們可以看到蔣琦齡雖以古人為師,但又不希望泥古不化,為己詩另闢風格所做的努力。

蔣琦齡的詩“戊午以前,詩多和平之什;已未以後,詞多激壯之音。”⑧他的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和平之什”清新自然,“激壯之音”雄渾豪宕。蔣琦齡不僅詩歌內容上步武杜詩,而且在藝術風格上也有似杜甫。他創作的一些較長的古體詩詩境雄渾,氣魄宏大,如《奉寄座主總憲王公慶雲》、《壽陽呈祁太保相國六十韻》等。他用深沉的筆觸、憤慨的感情來寫,但並不是直呼口號似的高亢,而是通過事件的本身,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來使讀者從雄渾沉鬱中感受到詩人傾注的感情。

蔣琦齡曾評蔣達詩:“其詩之自然流美,若脫手之丸,出水之蓉。”⑨又評卓寬甫詩:“詩與駢體,亦皆抒寫性真,絕去浮豔,所謂不求工而自工者。”⑩綜觀蔣詩,這是他對別人詩作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詩歌創作的一種標準。《廣西近代經籍志》說蔣琦齡“晚年學白香山、蘇長公清新一派”,但與其說他的山水田園詩學于白、蘇,不如說源自陶淵明。蔣琦齡思想中,“隱逸”情結一直有相當的比重,他四十歲正當盛年時辭官歸家,過着半隱居似的田園生活,從經歷上來說與陶淵明更為相近。他對陶詩及其人格都推崇備至,還大量化用甚至直接引用陶淵明的詩句。這些迹象無不表明,對蔣琦齡山水田園詩創作影響最大的是陶淵明。蔣琦齡的家居閒適詩,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怡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了悠然自得的心境。這些詩沒有濃重的色彩,沒有曲折的結構,也沒有強烈的感情,而是于平鋪直描中見其自然,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淡淡的白描感受到詩人的田園之樂。

蔣詩還有善用典故的特點。他的用典大都與詩的內容配合默契,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使詩歌意境更為開闊。相對零散的用典在蔣琦齡的詩作中數量眾多,比比皆是,也有一首詩中密集鋪排用典的情況,如《壽陽奉祁太保相國六十韻》,短短一段詩中,共有二十個典實。他並不是為炫耀學問而用典,而是典實均有所指,希望能對清王朝起到警醒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蔣琦齡的詩歌從全國範圍來看,不算有名,但在廣西有一定的影響,在清朝兩代全州文人中,可稱上乘;和前輩大詩人以及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相比,不算出色,但從總體上看,他的詩歌不管是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特色看,都具有一定而獨特的價值。

【注】

①民國《全縣縣志》

②《清實錄〈廣西資料輯錄〉》

③⑧《空青水碧齋詩集》杜壽朋跋

④《空青水碧齋詩集》吳振棫跋

⑤《空青水碧齋詩集》王柏心序

⑥蔣琦齡《途中自檢所作詩》

⑦蔣琦齡《題程虎癡維新茂才詩集,兼送赴長沙秋試》

⑨蔣琦齡《空青水碧齋文集·祭霞舫文》

⑩蔣琦齡《〈卓寬甫詩文集〉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