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之后甚至可以用上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市场需求不那么大了。这些欧美国家,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玩,要么就是失业没事做。
而那些落后国家,实际上也就是劳动力首先大量没什么事做,或者只能从事生产力很低的生产活动,或者是生产规模上不去等等。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在生产力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生产资源上也不缺乏,更不缺乏的还有繁荣的市场消费。相当于每个人只要肯做事就有事做,所以国力就能迅速增长。
而且财富被大量的集中的生产出来,那么人民自然也就富裕了。就例如一个人一个月赚的是3000块钱,但是要花掉2000块钱。而如果收入能变成4000块钱,也花掉2000块钱,那么当月就可以剩下前者一倍的财富。
财富的创造速度与消耗速度,是财富积累的关键。而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能够快速的将财富大量的制造出来,那么整个国家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就会更多。
财富被制造出来之后,还有一个分配的环节,所以财富分配制度的公正,又是保证财富最大化的前提。
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这样才能让市场繁荣起来,才能让整个社会具备大量生产财富的动力。而中华民国现在又不缺资源,所以为什么不能让老百姓富起来?所以财富分配制度方面,中华民国在执行上已经变得越来越严格。
对于那些能够劳动的群体,则是给予劳动所得的保障,通过最低工资,以及加班工资翻倍、雇主所得不能超过工人所得的十倍、工会制度这些来维护工人的利益。让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之后,消费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上去了。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劳动的困难群体,则通过政府的保障,以及慈善公益的捐赠,来使这些群体也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
例如一百万块钱,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手上,那么这一个人最多也就消费一辆汽车,但如果把钱分配给十个人,却可以让十个人都购买汽车。一辆汽车的制造和十辆汽车的制造所能产生的劳动岗位就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汽车上路后要烧油,还要维修什么的,产生的劳动岗位更加不同。
所以让更多人具备消费能力,就能让更多人拥有就业岗位,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直到商品卖不动为止。
中华民国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有很多建设活动没有完成,同时老百姓大部分的消费需求也没有满足。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已经进入了这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了,只要还有市场需求,经济就可以无比的繁荣下去。
显然离市场饱和的时间,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市场的潜力依旧很大。
当然,当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之后,就有很多人不愿意做事。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转型的问题,那样的时候,国家则要转型成为一个以技术为主的模式。同时对于普通民众,依旧是要进行物价的提高,让他们不得不去工作。只不过过得要比其他国家好,但是享受质量较高的生活的同时,同样也要去工作。
同时,一旦大部分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那么就要进行财富的收割,正所谓天地万物,有生有杀。
所以繁荣过后,必然是要有萧条的。
就国力上来说,中华民国这样的快速发展下去,以中华民国在工业上的技术优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越欧美只是迟早的事情。
毕竟富不富裕,很多时候,只是市场需求,以及劳动生产的问题,还有资源方面的问题。
中华民国既然把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以及财富分配的问题都解决了,发展速度自然不是欧美能够比得上的。
欧美这个时候,财富分配的模式,已经比不上中华民国了。
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借鉴了大量后世欧美在财富分配上的制度,并且考虑国情的不同,进行了一些改动,财富分配已经比欧美更加公平。
财富分配的更加公平,让中华民国的发展速度就不是欧美可以相比的了。
加上欧美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很多国家都是较为饱和的。或者说,在一些东西方面已经是不需要建设和制造了,所以市场潜力并没有中华民国大,这样一来,再加上他们的工业体系又有很多国家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体系上,所以工业体系的升级就出现了问题。
中华民国因为工业是直接跳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加上又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的支持,工业体系的先进程度早就超出了欧美,而且这个时候工业规模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的扩大。
这样一来,中华民国的国力,永不了几年就能将欧美各国越甩越远。同时中华民国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能在工业技术的先进基础上,比欧美白人更加高。
再加上中国人的头脑更加灵活,发展意识实际上比欧美白人更加强烈,所以国力的增长速度自然会超越欧美。
欧美这个时候开始商量组建联合舰队,从而抗衡中华民国海军,在国力上本身就不存在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