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民国战神> 第204章 繁荣的经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繁荣的经济(2 / 3)

取的。

购买海外资产,核心意义就是获取原材料,获取各种资源。

而如果是向其他国家进口商品,那反倒会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他们的工业,那么进口商品的路线走不了,只能进口原材料了。

但是原材料的获取,是可以通过战争来实现的。

只要打败了一个国家,就可以对其进行经济殖民,到时候照样可以获取原材料,为什么要买呢?

所以黄金这个东西,对此时的********来说有用,但太多没必要。

真正应该重视的,则是********的内部发展。

内部发展的核心,就是增发货币和提高生产力及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力了生产规模后,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多了。这时候老百姓要能消费得起,就得有足够的货币,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货币紧缩,导致商品价格暴跌、百业萧条。

当然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生产规模是受资源限制的。

此时********的核心工业技术已领先于欧美,农业生产技术更是完爆欧美几十年,同时在资源方面,********即缺,又不缺。

短期内不缺,此时********版图比后世更大。即收复了外蒙,也收复了西域,同时经济殖民了北朝鲜,而且人口只有4亿多。

长远来看,如果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国民都有强大消费能力后,资源就是不够用的,必须继续向外扩张,或是获取外部资源。

三四十年内,资源是不缺的。

加上中联储大印钞票,大量向民资放贷,财团又大量投资。技术、资源、资本、劳动力都具备了。

制度方面,西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非常完善了。中央刚开始改革一年多,尽管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但也在迅速完善中。

出口,则是为了印刷纸币的安全需要而进行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年民国的经济确实是腾飞了。

财团大量的建设项目砸下,这些项目都是稳赚的。而那些管理麻烦,规模不够大,风险比较高的产业,则交给民资去发展。

民资没钱?

可以贷款啊!只要有资产抵押,只要项目对,银行就会放贷。项目方面,只要是能发展基础设施、生产力的投资项目都可以拿到贷款,而那些无法增加生产力的商业性经营贷款,一般不会放贷。

放贷给民资,主要是为了加快建设。毕竟财团不可能兼顾到很小的局部建设,这时候就需要靠民资。

民资拿到贷款后,贷款的使用会受到银行的严格监督。哪个项目申请的贷款,只能投资到哪个项目上,不能挪用资本,不能转移资产。

这些民资的投资使局部变得发达,投资成功了皆大欢喜,民资有钱赚,银行能连本带利收回贷款。

投资失败了,银行只要不是放出坏账,就不会有损失。因为贷款需要抵押。银行可以收回抵押即投资资产来弥补损失。同时依旧建设起大量设施,前一个老板经营不善,银行可以把资产卖给其他民资老板去经营。

如果资产实在太烂,抵押的东西变不值钱了,那就属于坏账的情况。坏账太多,银行风险就大了。

但是抵押的资产,不可能真正的不值钱。只是经济萧条时期可能不值钱,民资如果还不起钱,资产也就被银行收回,经济繁荣时期依旧可以卖钱。

至于银行破产,那也没太大问题。中联储是不会破产的,因为中联储是印刷钞票给其他银行,然后由其他银行进行借贷。

某个银行坏账太多破产了,这家银行的所有资产都将被中联储收走。

这种制度有一个明显的漏洞,那就是滚雪球模式。例如先用一笔资产去贷款购买一艘轮船,然后再用这艘轮船去抵押,再贷款一笔钱出来继续购买轮船,如此不断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船运公司。

这也不能说是太大漏洞,以财团的角度去看,这样的模式没什么问题。反正不断的贷款之后,要能经营得好。经营不好还不上钱的话,那么这些轮船到头来全是银行的。

问题只在于,如何监督好资金用途。经常有人挪用贷款,把贷款用做其他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也许不是国家所鼓励投资的东西。

例如某种商品的产能已经过剩了,这时候国家就是不鼓励该商品的产能继续增加的。再建设更多,只会造成重复性建设。

1915年********各省民资都在到处投资,向银行借贷的金额也非常庞大,一年时间里陆续借贷出去的金额就高达50亿元。

这些钱,大多数都是用来购买机械设备和兴建厂房、道路等设施,在民资的大规模投资下,********的商品生产数量一时间大幅度增长。

但是因为出口很繁荣,加上内部市场在大量投资的刺激下同样走向了繁荣,因此很多商品依旧是供不应求。

财团方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

军火、汽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