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军一路杀进了高加索地区,正式拉开了对高加索地区的洗劫。高加索地区的炼油厂,实际上是罗斯柴尔德财团通过银行掌控的资产,但是战争可不管这是谁的资产。
西北国防军就像是蝗虫,冲进高加索地区后,什么炼油厂的设备都遭到了彻底的洗劫。
搬得走的搬走,搬不走的炸掉。
西北国防军的持续肆虐,俄国方面不断的抗议,连带英法也强烈抗议,因为西北国防军洗劫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的资产。
但此时的英法,却也只能抗议而已。
这场战争中,西北政fu表现出了强大的陆地作战能力,使得英法忧心忡忡,也不敢再像之前一般对西北政fu进行各种威胁。
一旦把西北政fu逼急了,与德国结盟的话,那么必然将在造成难以极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俄国在参与战争的时候,被西北政fu捅上一刀。到时候俄国反倒变成两线作战了,对德国的战略围堵也就会出现巨大的漏洞。
所谓弱国无外交。
强者才能有话语权。
一场战争,让西北政fu已具备了无视英法抗议的地步。沈凝云我行我素,两百万大军在高加索地区如蝗虫过境。
能抢的统统抢光,就像是老毛子后来出兵东北,把东北能搬走的都搬走一样。搬不走的西北国防军还统统炸光,就差没杀光了。
屠杀太没技术性了。
技术性最强的,还是拉去挖矿。高加索地区的俄国人,大量被西北国防军抓走。
攻入高加索后,西北国防军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高加索地区洗劫一空,所有炼油厂的设备都被拆走、炸毁。
俘虏的俄国劳动力,高达80万人,女人抢了60余万。
俄国一个星期中,在乌拉尔山脉一线又集结了300万大军,不过这支庞大的军队,装备非常寒酸。很多步兵排,三十多名士兵,却有五六支步枪。火炮方面更是只有500余门。兵员方面,几乎都新兵。
主要是俄军败得太快,装备都丢得差不多了。如果俄军没有快速被击败,就算是有三百多万的伤亡,只要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去,武器装备的损失也不会严重到这个程度。
这支规模庞大的俄军,士气非常低落。他们装备不怎么样,又没有什么战场经验,更没有高额军饷建立士气,同样也没有强大的个人作战素质支撑士气。
相比西北国防军,战争期间每天1。5元军饷,一个月的收入达到45元,一名士兵的军饷都比得上俄军一个排了。加上西北国防军有精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士兵。
西北国防军的士气,首先是建立在个人作战素质之上的,艰苦的训练让西北国防军上下充满自信。其次是建立在金钱和装备上的,西北国防军的高额军饷加上精良装备,让国防军士兵相信他们能战胜一切敌人。而充足的后勤补给,也让西北国防军的士兵保持着充沛的体力和精神。
西北国防军这种特点,有点像是德军和美军的综合体。
德军的作战,靠的是高素质的军官和士兵,但是持久能力不长,一旦战争时间一长,这些人死光之后就不好打了。
美军则是靠金钱和装备、补给,一开始容易被人打成2b,但是持续作战能力很强。同时过度重视金钱作用,使美军素质低下,作战、驻军过程中经常发生强奸等劣行。
美军一战、二战能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参战比较晚,敌国的锐气已被消耗殆尽,这时候再加上美国庞大的工业支持,自然能够打垮敌对阵营。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还是被装备成本廉价的日军打成了2b。
西北政fu此时有足够的工业支撑,也有财团做支撑,自然可以支付得起高额的战时军饷和抚恤金。
同时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国家,更加能够领悟战争的残酷性。因此东方国家的军队,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一触即溃,一个就是像西北国防军这样,一旦成为有信仰的军队,那就是与敌人死磕到底,拥有坚强的作战意志。而不像西方人的军队那样,士兵上战场都能打,但是士兵感觉自己尽力了还打不赢那就干脆的投降。
加上西北国防军注重军队素质的提高,平时训练刻苦,尽管在军官方面与德军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经过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与德军的差距将会缩小。再多打上几次,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差距了。而在士兵作战素质上,甚至比德军还要强大。
再则一场大胜,让西北国防军的士气已经要突破天际了。
此时的俄国处境非常不好,一场大败过后,军中普遍存在西北国防军如何如何强大的言论,革命党趁机在军中宣传革命,号称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要将他们派到战场上去送死。导致很多士兵存在严重的厌战情绪。
革命党趁着俄军大败,在俄国到处宣传革命,加之此时俄国有革命基础。这个刚从农奴制走出的国家,自然不可能重视普通民众的生存,只懂得压榨。而经过改革之后,以前那些当农奴的俄国人突然有了更高的追求,革命一煽动,也就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