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繁荣> 第38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1)(1 / 3)

在某个讲述美国衰落的故事中,“二战”后的几十年曾经是黄金时代。联邦政府为劳工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和残疾保险),各州政府则提供失业补贴。这些保障了员工和消费者的安全,并防止人们的储蓄受银行倒闭的牵连,保护其投资免遭欺诈。各类大型企业给员工提供事实上的终身岗位,使他们自愿保持忠诚。工会为反对裁员和争取工龄权利而斗争。除广泛的经济保障外,失业率较低且平稳,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接下来,故事中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企业脱掉了可贵的父爱主义外衣,成为高效的管理资本主义的典型:把股东利益置于员工利益之上,为推高股票价格不择手段。业绩不佳的经理人成为公司并购和私人股权收购的猎物,只有大幅裁员才能保住剩下的岗位。被这种新精神俘获的政府通过削减税收激励企业,如果政府收入减少,则会削减社会项目支出。工会被私营企业排挤。结果是,失业率上升,员工安全感降低,企业感觉不确定性增强,投资人找不到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

这个为获得效率而牺牲稳定性的故事的寓意是,重返“二战”后的社团主义道路对美国是有利的。某些认同该故事的人对其含义有不同的解读,认为黄金时代建立的各种保障项目只有在美国经济运转良好时才是可持续的:

在左翼阵营,一直以来的看法是……20世纪中期的模式是可持续的,贪婪的私人股权“秃鹫”可以被控制,当欧洲成为废墟、半个地球推崇马克思列宁主义占领时,仍然能在美国有效运转的体制到了全球化时代同样能发挥作用。

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即便重建了社团主义—共产主义模式,也不能摆脱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造成的工资水平停滞状况,这些因素包括国际竞争、国内人口结构、就业的社会福利缴费等,更不用说创新萎缩了。

这种民粹主义的叙述存在根本缺陷。首先,“二战”后那段时间并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其增长率远不及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失业率和劳动就业率与20世纪20年代乃至更早期相比也并不突出。50年代的工作场所的杂乱无序也成为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David Riesman)的《孤独的人群》(The Lonely Crowd)一书的主题。其次,虽然全球化造成了间接破坏,但任何严肃的分析都能发现这些成本背后的显著收益:世界市场的比重扩大(从80年代到90年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对美国的创新只有促进作用;中国提供的低利率的资金对创新也具有激励作用,或者说,假如美国的经济政策没有把这种激励导向投机者和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住房投资,本来是可以用以激励创新的。最后,虽然通过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动力会破坏某些工作岗位,或者迫使工会放弃某些权力,但削减职位有助于继续保留剩余职位,从工会控制下释放的新自由只会有利于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美国产业界“二战”后的社团主义精神保证了创新活力、创造了工作机会的观点缺乏确凿的实证根据。新保守主义重新确立了在产业界的地位、恢复了所有者的控制,导致企业界丧失了经济活力和就业创造能力的观点同样站不住脚。

在关于美国衰落的另一个故事中,历史更久远但内容不同的黄金时代开始的时间要早几十年,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自由企业从公众和政府那里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应的监管措施很少且易于实施。美国的大多数税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学入学率是全球最高的,医疗产业和教育产业不时有新的私立医院和私立大学加入,它们能看到盈利的前景。即使像杜邦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颇具创新力。随着社会偏见的减弱,少数族裔开始闯进专业领域和产业界。另外,经济增长率处于高水平,除30年代以外的失业率也较低。那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这个故事接下来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大量出现的监管规范对投资机会的限制越来越多,功能失常的公立学校和家庭环境剥夺了大批民众获得最新科技知识的机会。据说,很难找到能胜任办公室工作的人,公司雇用的大学毕业生只能打杂跑腿。对储蓄和投资的税收政策更加苛刻,小企业也不得不寻求有限责任的保护。企业缴纳公司税后只能留下65%的营业收入,再扣除15%的红利和资本收益,只剩下55%。另外,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保守主义者的推论是,如果回到教科书中的标准资本主义,美国就可以恢复活力:经济中需要的监管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企业税率应大幅降低,以刺激就业和增长。某些青睐资本主义的观察家质疑美国当前的社会环境还能否做到这一点:

大多数共和党候选人称,我们所需要的似乎只是放松监管、降低税率……然而这些措施本身并不能帮助……40%出自单亲家庭或失去社区支持的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竞争技能……以便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奥巴马可能不得不选择其他政策。

不过,经济学家或许会说,即使社会制度和“社区支持”能提供必要的技能,也还需要克服制约工资提高的市场因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