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啸所谓的亲卫,不过胡大、胡赤儿二人而已,随从也止梁仓与梁习二人,在会合了满宠之后,梁啸出了甄城,打马向夏侯惇屯田的太寿水驰去。
不论如何,这匹良驹乃是夏侯惇所赠,梁啸受人之惠不说,本身也对夏侯惇极为钦佩。
但几人驰马到太寿水畔的时候,却未在中军大营里找到夏侯惇的身影。
梁啸知道夏侯惇素来体恤士卒,也许是到作业工地视察也说不定,几人调转马头,望太寿陂而去。
在这个被夏侯惇所选定为陂的地方,地势低洼,正好蓄水。远处太寿水两岸正有人背着土囊,倾倒在河流之中。
负土填河的皆是兵士,也有少数农民自愿加入到负土大军中来。他们大多用麻袋或者土筐装土,或扛或背,每个人的负土量也因身材和壮硕瘦弱而不同。梁啸几人沿着长长的河岸奔驰两趟,竟是没有发现夏侯惇的所在。
莫非他不在这里?
梁啸驻马河畔,在春日的阳光下张望四周,唯见无数军兵弯腰负土,却无那个他心目中雄伟高大的身影。
还是胡赤儿眼尖,指着远处的一丛人道:“老大,那个是不是?”
梁啸闻言扭头,正见到人群隐约以当中那人为首,迈着踏实的步子前往合龙龙口。
他打马过去,便是大吃一惊。
那个负土走在最前的汉子,**上身,只着麻布做的穷裤,扛着最大的一个麻袋,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动脚步——那麻袋里装的都是满满的土。
这个看起来和普通军卒并无区别,与最下等士卒一同劳作的人,竟然便是夏侯惇!
梁啸这是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群贼匪出身的青州兵,在如此的繁重劳作之下毫无怨言,为什么太寿陂的工程才刚刚开始,便已经拥有如此进度。夏侯惇以一军首脑的身份,亲自负土,可谓身先士卒,这种劳作上的以身作则,却要比疆场上的身先士卒要难做得多。
在联合了枣袛、毛玠和韩浩等人提出屯田之后,为何不见别的将军亲自负土,唯有夏侯惇身先士卒?
这便是夏侯惇的难能可贵处。
在夏侯惇的影响下,士卒们干劲十足,士气高涨,甚至许多附近村落的居民,也出来帮忙。因为夏侯惇,便是给他们希望的人!
多年后的《三国志》中对夏侯惇如此记载:“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而由梁啸口述,皇后蔡琰手书的《太祖回忆录》中更是说,“太祖时为魏王麾下校尉,数往见夏侯惇,寻觅不得,盖其与最下等士卒同甘共苦,爱兵如子,且赏必行、罚必信,身先士卒,深得为将之道,太祖歆慕之,以不能与之同屯田为耻。”
《梁略》曰,太祖时**于魏王,欲图西行入长安,迎献帝,此去寻觅夏侯惇,盖辞行也。
辞别夏侯惇之后,梁啸让胡大带着梁仓,星夜赶往函谷,料理一些苍头军将领中不好解决的杂务。梁仓见识不见得有多高,但处理实务的本事不错,梁啸让他过去,一来是为他抵达函谷之后能随时调用苍头军做准备,二来梁啸知道梁仓跟老爹一条心,也不想总是听他说些什么振兴梁氏一族和谋取天下之类的鬼话。
余下四人之中,胡赤儿是个莽汉,梁习虽然还长了一岁,但作为兄长多少有些不友,不怎么待见梁啸。剩下一个满宠,梁啸也只是知道游戏里这个人的数据很不错,但这小子沉默寡言,你说十句话他能蹦出来一句,所以梁啸也很是头大,路上并无多少乐子可找。
四人都算有些武艺,又兼有马,倒不虞寻常拦路的蛾贼。在梁啸的带领之下,这四人的小队多少显得有些有恃无恐,并不走河内的道路,反而南下济阴郡之后,顺着濉水进入陈留郡,打算穿过张邈治下的地域,从陈留——河南的腹地穿越过去。
一路上梁习都不找梁啸说话,但到了陈留郡圉城,却是开始了搭讪。或许是觉得这个族兄终于观察完了自己,这么说是认可自己咯?
梁习并不知道梁啸有个唤作奉翔的表字,但是纵然是作为兄长,直呼梁啸的名字也是一种不敬,但梁习所用的称呼,却是足以让梁啸大跌眼镜。
因为梁习率先道:“方今天下大乱,不知公子以为,谁人堪为英雄?”
梁啸不解梁习因何称自己为公子,但是对于天下英雄之论,他却多少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似乎……说过很多次了吧,虽然不是直接对着梁习说,梁啸如是想到。
“天下英雄,唯曹孟德耳。”
梁习却道:“然曹操乃阉竖之后,并不为士族看重,他又擅杀名士,以至于士人离心。张邈、陈宫叛迎吕布之时,之所以能徇略兖州全境,亦有相当因素是因为曹操失了人心。他现在大军疲惫,府库无粮,就算是能不能自保都说不定,形势狼狈至极,又怎能算是英雄呢?”
梁啸呵呵笑道:“*******,一遇风云便化龙。曹操根基薄弱,是以打拼多年,才有了兖州这一州之地。子虞兄放心,曹操经营了数年之久的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