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苏军总攻柏林的预定时间越来越近,可是柏林的城防工事因为受到防守柏林的德军整体实力影响,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可预见xìng的问题。
柏林的东面,有着近130万兵力的苏军,而柏林的城防部队只有不到30万,兵力悬殊。这样萧林不得不再次考虑动用SS-武装党卫军部队,尽管之前柏林最高军事统帅部曾经一再强调,不准让SS-武装党卫军部队靠近柏林。
萧林再次打开战场态势图,两只眼睛散发着蓝sè的荧光,在地图上来回的扫视。萧林的心里也开始在盘算着这场战斗的最终赢家是谁。
苏军方面;
第一点;尽管柏林东面的苏军部队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30万之巨,而且莫斯科还在不断的从苏联各战场调集部队向柏林附近的苏军增兵,可是据萧林所知,集结在柏林东面的苏联军队虽然骁勇善战,可是,大部分为野战部队,对于平原大城市攻坚战并不是很在行,或者说其实就是一帮门外汉。
第二点;据德国秘密特工报告,苏军内部已经慢慢开始出现分化,乌克兰方面军和苏联西进支队两方的指挥官不服从苏军前部总指挥洛夫斯基的领导,洛夫斯基对苏联大军的掌控力度已经较刚刚进抵柏林之前有很大的削弱,这点对萧林来说,尤为的重要。
第三点;苏军的进军速度过于快速,战线快速的拉长使本就脆弱不堪的苏军后勤补给线变的更加的苦难,人员供应,战地医疗,油料补给,等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都仍旧没有完全解决,莫斯科也好像忽视了这一点,在一切后期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以及苏军内部开始出现权力分化的情况下,严令苏联大军开始对柏林进行合围。
第四点;围困柏林的苏军大部分属于苏军的进攻战斗序列部队,快速的进军使各种辎重武器的供应发生了不可预知的问题,制空权的丢失也使后来德军对其进行大合围战略的重要问题之一。(柏林守卫战后期,萧林指挥从数支从各地急行军前来保卫柏林的SS-武装党卫军部队对苏军进行了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围歼战。)
第五点;兵员的素质极差,130万苏军士兵中,年龄在45-60岁的占据了整支部队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余士兵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仓促上阵的新兵,只有组成苏军西进支队的原西伯利亚军团保持着和德国士兵几乎一样的战斗素质。
第六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围困柏林的苏军严重缺乏装甲部队的支援和战场通信设备的支持,这就使苏军应对萧林的反包围时,失去了先机,导致整个围城大军在后来赶到柏林的SS-武装党卫军围攻下的覆灭!!!
德军方面;
第一点;守卫柏林的德国陆军zhōng yāng集团军群陆军第一军第1步兵师,第2步兵师以及装甲集团军群维京虎坦克师团,都是进过无数次战火的洗礼而存活下来的德军jīng锐部队,不仅如此,还有从奉萧林之名,从世界各地紧急向柏林增援的其他SS-武装党卫军部队,其中就有令苏军一听到名字就胆颤的SS-武装党卫军骷髅师,以及维京师。
第二点;苏军对柏林迟迟的围而不攻,这也让德军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调兵遣将,柏林最高军事统帅部甚至向驻守在亚洲rì本群岛的德军第12集团军这样的国防军特级jīng锐部队紧急向柏林增援。
第三点;德军始终占据着战场的制空权,德国空军第一航空大队400多架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对苏军仅有的一个坦克装甲师构成了决定xìng的威胁,这一点上,苏军很是忌惮。
经过这么一分析,萧林又觉得这一仗,德国可以赌一下,胜算对半。
“哒哒哒…”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指挥室外的走廊了传了进来,萧林并没有在意,仍旧是伏在作战地图上写写画画的,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萧林感觉到有人站在自己的前面,就下意识的抬了抬头,眼前一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人站在指挥室的门口,这是标准的rì耳曼人的特征,如果不是身上笔挺的军装和耀眼的橡树铁十字勋章,萧林更愿意相信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大学里和蔼的教授。但是萧林已经认出来这位英气不凡的人其实就是德国国防军第11军军长威廉·施特莫尔曼少将。
萧林和施特莫尔曼少将就这样面对面站立着,谁也不说话,甚至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此时的指挥室里的空气就像是凝固了一样,压抑不堪。
rì耳曼人煞白的皮肤让施特莫尔曼少将年纪轻轻就满脸爬满了皱纹,但是英气不凡的施特莫尔曼少将却丝毫没有因岁月的打磨而消弭掉自己rì耳曼战士的荣光,两只发着蓝光的眼睛紧紧的盯着萧林。
此时的萧林虽然被施特莫尔曼少将盯得有点发毛,但是心里却在暗暗自喜,施特莫尔曼少将麾下的德国国防军第11军是德**队中少有的高战斗素质的军队,萧林早就听说过;施特莫尔曼少将麾下的德国国防军第11军的每一个士兵的个人技能和主管能动xìng都要比其他的德国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