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在买了保险后就万事大吉,什么事情都有“保险”了。实则不然,人体还需要经常体检锻炼,作为与家庭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的理财工具,保单更应该如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体检以确保其实际效用,并根据个人以及家庭情况的变动而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每隔一年最好都要检查保单是否还在,是否有所损毁、遗失或者过期失效。很多人在存放时间久了之后,都不一定能够找到存放的地方。万一出了事故想理赔时却束手无策,现在在办理保险时又可以通过银行自动转账扣缴每年的保费,更容易让人忘了保单的存在。所以需要定期检查保单是否存在,确保 被遗忘。
同时,最好每隔两三年就对保单做一次“体检”,使得保单能够及时跟随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变而有对保障内容有所调整。一方面,可根据家庭责任的变化,适时调整保障计划;另一方面对保单是否有准确、充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保单持有者及其家人能否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及时获得帮助。
对保单进行“体检”,也就是在客户购买保险后,根据自身家庭的财务状况及风险责任的变动,在理财专家的建议下对保单进行回顾,并做出合适的调整。近些年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者对保险产品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尽管保险作为理财产品被大多数投资者所选择与认可,但由于其较高的专业性,使得部分投资者因保险方面的知识所限,在选择产品时很可能会重复投保,或者造成其他失误。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不仅未能对自己的投资风险提供保障与抵御能力,同时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保障规划不只包括寿险,还有常 被消费者忽略的产险部分(家财险、车险),也需要定期检视。如果房子、车子的情况有变化或是更换,也需要重新调整手上相应产险保单的内容。
通过“体检”其实还可以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在进行家庭理财时,同时存在着铺张浪费与缺口保障同时并存的现象。通过自我“体检”,不仅可以使得投资者对自身的利益及时检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使得保险公司进一步发现投资者新的保险需求,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
事实上,如上所述,不仅定期对自己保单检查的人不多,就算开始了自我“体检”的工作,很多人缺乏相应的方法,从而无法对自己或者全家的保单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就很难做出与家庭财务相适应的保险理财规划。于是有人请专业人士协助自己对保单进行检查。其实,无论是投资者自己还是请专业人士协助,保单的自我“体检”都需要重视以下工作:
第一,要看保单是否有效
无论投资者所认购的是意外保险、健康保险还是养老保险,所有保障功能能够顺利实现的前提是保单必须有效。如果在有效性上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与保险公司沟通,寻求解决方式。一般来说,卡式保单需要激活、期缴保单需及时缴费才能保持保单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要确保 保单上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
保险公司了解客户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保单上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而正确的联系方式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及理赔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 保险公司会根据保单上所留的地址配送保单,以及保单上的电话进行客户回访及续期保费缴纳提醒等服务。所以,客户在对保单进行“体检”时,尤其要对联系地址、电话或受益人等个人信息认真核实,如果曾经的填写有误,或者目前个人信息发生变化,应该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对保单信息进行更新。
第三,要对缴费方式进行明确
缴费方式一般包括期缴和趸缴。趸缴也就是一次性缴清保费,而大多数保险属期缴型,不需要客户定期续缴保费,否则将会因保单“断供”而导致错过“有效期”。
第四,匹配好保险责任与保障需求
在一般情况下,客户的家庭需求与外部的环境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随之而带来的保障需求也会处于动态的状态中。 比如,小孩的保险随着不断成长可能更需要关注健康与意外伤害,成年人随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需要重视养老保障,单身人士目前的保障需求与婚后、生育后或者进入中老年时都不相同。对于那些一段时期频繁出差或者从事特殊行业的客户来说,则需要加强意外险或者特种行业健康险的保障。
第五,检查原来的保障收益能否抵御通胀
对于养老型或者是投资性的保险,客户在“体检”过程当中,可以注意其投资的收益在增值上还有多大空间。如果当前保险投资的收益较低时,可以对保障额度做适当调高。由于投资性保险的专业性较强,一般在做定期的“体检”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调整保证和投资的额度。
此外,有的公司会不断推出新的险种,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对保单定期进行上述的“体检”,一方面可以拥有调整保额的契机,另一方面还可以享受到升级的新型保险产品,使个人的保险规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