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于2009年8月21日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09年记账式贴现(十七期)国债。这期国债的期限是182天,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9.313元,折合年收益率为1.4%,计划发行面值15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为150亿元。
面对如此“新欢”,很多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手头经济不是特别宽裕的投资者往往会表现得非常犹豫。实际上一直以来,随着股市的涨跌起伏、变幻莫测,基金和国债往往轮流扮演着“旧爱”与“新欢”的角色。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究竟是买国债划算呢还是依旧钟情于基金这个“旧爱”呢?
在如今经济大环境尚未完全恢复的前提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规避风险或者分散风险。基于避险获利的心态,国债对于传统投资者有依然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风格保守稳健的债券型基金也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偏爱和青睐。
尽管国债依然有着众多传统投资者的认购,但仍挡不住更多人对于其他理财产品的追捧。《北京晚报》在2009年7月15日的一篇报道《500亿国债上市遇冷利率与定期存款比无大优势》中说,“今天开始发售的储蓄国债延续了上期的冷淡局面,市民购买并不踊跃。”而当天不少排队的人,都是来办理“养老金业务”的。国债市场似乎显得有些疲软,一些银行网点甚至为推销其他理财产品而挂出“国债替代品”的字样吸引投资者。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回暖,很多银行基金的开户数及基金申购额都较去年有明显增加,签约基金定投业务的客户也显著增加,其中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更加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据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6月份,基金新开户数达到了26万户,相比5月份的15.8万户涨幅高达64.5%。而随着基金的赚钱效应再次显现,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基民入市,2009年上半年基金新开户数已经超过100万。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形,与基金相对于国债的优势相关。以债券型基金为例:
首先,债券型基金拥有多元投资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及时动态调整,在扩大收益的同时,将风险有所分散。
其次,相对于投资者自己直接购买国债,投资于债券基金可以享受到多种特殊待遇,获取更高的收益。 比如,可以间接进入债券发行市场,获得更多投资的机会;可进入回购市场,享受融资申购新股和无风险逆回购利息收入的超级机构投资者待遇;基金现金资产存放于托管银行,享受1.89%的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远高于居民和企业0.72%(含利息税)的活期存款利率;此外还可享受到各种税收方面的优惠。另外,从投资成本来看,增强债券基金的申购、赎回时均不必交纳印花税,所得分红也可免交所得税;还可享受基金进行债券投资的低交易成本。
第三,债券型基金由于变现能力强,可随时变现,所以流动性好。而且投资者可以以申请当日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为基准随时赎回。除了债券型基金,开放式债基同样具有可随时赎回性的优势。持有开基可直接在市场突发启动的时间点转换成股票型基金以扩大收益,同时也可避免因急需大额开支而带来的缺钱尴尬。若投资者想提前从国债中撤资,则基本不太可能,或者要承担较高的提前兑付的利息损失。
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无论是从收益还是流动性上都较购买国债略胜一筹,成为近期风险低同时收益较为稳定的优良投资方式之一。但若是一味想追求稳定的收益,那么相对而言,国债还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