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3)(1 / 3)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下野,开始了全力向宋美龄求婚的努力。9月16日,上海宋蔼龄寓所热闹非凡,一个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正在这里举行。宋蔼龄向记者和摄影师介绍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并宣布“蒋将军将同我小妹喜结伉俪”。第二天,世界许多报纸和杂志都预先刊出了蒋宋携手并肩的照片,并配文字解释“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即将婚配”。

1927年12月1日,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婚礼分两次举行。第一次是在当天下午3时5分,在上海西摩路宋家的宅邸内举行的基督教式的婚礼,第二次是下午4时20分在戈登路豪华的大华饭店举行的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婚礼。

第一次婚礼庄严肃穆,安静平和,充满了宗教气息。那天清晨,当慕尔教堂的大钟撞响的时候,宋蔼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名基督教徒和至亲好友已经聚集到西摩路宋家的私邸。宋公馆内的礼堂设在西边花厅,正中悬宋父耀如之遗像,堂中安放一张红木长方桌,上面陈放着两个花篮。从第一客厅直到西花厅,两旁满是各界所赠花篮,正中留有一个行道,上面垫有红布。礼堂右边是亲友观看婚礼仪式的地方,厅外右首是乐队席。

当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婚礼正式开始。人们聚集在耶稣像前,新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站在最前排。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宋氏家族的亲朋。婚礼进行得颇为顺利,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助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婚礼,他带着新郎、新娘跪着一起祷告。

婚礼第一项是主婚人余日章致新婚贺辞。致完辞后,余日章将预先拟好的誓文授予新郎新娘,新郎新娘先后朗诵。

接下来,双方交换戒指。新郎郑重地把戒指套在新娘手指上,随后低头在新娘面颊上轻轻一吻’,宋美龄脸上顿生一团红晕,含情脉脉地望着新郎,报以微笑。主婚人余日章开始宣读其告文。最后一项,宣读祷文和祝福词。

祝福完毕,新郎新娘向余日章鞠躬致谢。宗教仪式的婚礼结束时是下午3时20分。

众人簇拥着蒋、宋二人走出肃穆宽敞的教堂,转移到外滩的大华饭店舞厅,再次举行邀请来宾参加的婚礼。

第二次婚宴带有外交性质,盛况空前。下午2时许,大华饭店的舞厅中大约挤满了1300多名观礼的本国名流及各国政要,外面街上还拥挤着一千余人。

下午4点15分,爆竹点燃.乐队开始奏乐,这场隆重的婚礼正式开始。婚礼主持人是当时中国很有影响的人物,前北京大学校长、南京政府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当他登上礼台、站在孙中山遗像下的时候,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民党各要人怀着种种心态参加了这次婚礼。政界有:汪精卫、吴稚晖、何香凝、褚民谊、戴季陶、叶楚怆、陈果夫、张寿镛、缪斌、邵力子、邵元冲、吴铁诚、沈钧儒、陈布雷、朱家骅、潘公展、周佛海、曾养甫、韩士元(南京特别市代表)等;军界有:柏文蔚、陈铭枢、马福祥、熊克武、焦易堂、陈家卢(代表贺耀组、叶开鑫)、李祚辉(代表赵恒惕)、杨振春(代表李景林)等。

英国、美国、日本、挪威、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领事、记者等也出席了蒋宋婚礼。他们是:美国总领事克银汉夫妇,美国按察使潘狄夫妇,《密勒报》记者鲍威尔,青年会全国协会韦尔堡,众业公所白兰狄夫妇,礼明律师公馆奥尔门夫妇,英按察使署娄登司夫妇,马迪公司总经理马迪的夫人,上海《泰晤士报》沙易夫妇,盲童学校傅兰雅,万国商团鲍尔温,日本总领事矢田夫妇,德国总领事巴尔等等。如此之众多的外宾出现在婚礼上,意味着国际社会对蒋介石的承认。这是婚礼之外一个重大收获!

蔡元培用中、英两种语言向来宾致意。“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客盈满厅,让我把各界来宾以及外国来宾介绍一下。”

蔡元培一一将众来宾向观众介绍,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末了,他宣布:“欢迎新娘、新郎入场,向众位宾客致谢致礼!”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时,舞女们翩翩起舞,俄罗斯的乐队演奏起来。

蒋介石穿着欧式礼服,在孔祥熙和作为男傧相的首席秘书的陪同下缓步登堂,乐声悠扬,蒋介石打扮一新,条纹裤子、鞋罩、燕尾服、银色领带,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他满面挂笑,向来宾们挥手致意,摄影师把镜头对着他不停地转动、拍照。

伴随着《新娘来了》那婉转动听的古老乐曲声中,新娘宋美龄挽着宋子文的臂膀从廊子后面缓缓步人礼堂。跟在宋美龄身后的,是4个身穿桃红色纱裙的女傧相,女傧相后面,跟着一对撒花的小女孩。她们俩手捧花篮,边走边把花朵散在松柏铺成的甬道上。最后是两位小侍从孔珍妮小姐和孔路易少爷,他们身穿黑色丝绒衣和缎子背心。

这是一次高雅文明的婚礼。新娘款款走到新郎身边停下,镁光灯闪烁着,摄影机咔嚓作响,拍下了一张张生动的场面。蒋介石陪着宋美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