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在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中 (4)(1 / 3)

炮声一停,林虎军进攻更加疯狂,逐渐占据有利地形,发起了波浪式的一次又一次密集冲锋。第一营被敌包围于曾塘,在这里,战斗最惨烈。

正当第一营苦战之时,大股敌军逼近团部,作为预备队的第二营立即投入战斗,营长刘峙率部过河,与敌人展开肉搏,将敌人击退。正午,敌人再攻,刘峙所部官兵虽伤亡过半,但还是将敌军打退。不多时,林军向教导团阵地扑来,包围圈越缩越小。何应钦急命右翼别动队的第三营增援上阵,而该营不久也陷于敌军的反包围圈内,并与第一、第二营失去联系。

下午,有一处阵地被敌人突破,阵线几乎崩溃,敌军冲到团部指挥所附近,大喊要“活捉蒋介石和苏俄顾问”。在团指挥所的苏俄顾问束手无策,极感忧虑,蒋介石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指挥所里反剪着双手,急速地踱来踱去,嘴里面不停地叨唠着:“娘希匹,林虎这杂种,想置我于死地!想置我于死地!”

这时,陈诚也站在蒋介石身旁,炮打不响,他也干着急。蒋介石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这个炮兵连连长为什么不试试,把炮架起来打打看?!”随即偕同苏俄顾问跟着陈诚前往炮兵阵地。蒋介石在日本留学三年多,学的就是炮兵专业,他要去炮兵阵地看个究竟。

说来也巧,陈诚将一门山炮稍加调整,装上炮弹,亲自拉火,“轰”的一声响了,炮弹落在向第一团指挥部蠕动的敌人中间,随即有几个敌军士兵被炸死。陈诚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其他5门炮都架起来调试,结果均打响了。炮弹雨点般地落在敌群之中,敌人纷纷弃阵而走,炮兵大显神威。校军阵地上的官兵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顿时精神一振,纷纷对敌人发起反击,敌军开始动摇。

双方苦战至正午,粤军许旅从右翼赶至,加入第三营的阵地,敌军这才开始溃退。

下午,第一团和粤军许旅协同追击敌兵,不意进至和顺村落入敌人包围圈,林军总预备队进行反攻。许旅不支而退,一团第一、第三营又被包围,伤亡惨重。尤其是第三营,死伤散失几尽。在这种情况下,团部官兵一面整理队伍,坚决抵御;一面到处摇旗呐喊,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敢轻易冒进。

当第一团在曾塘村、和顺村浴血奋战的时候,担任左翼的钱大钧率领的第二团一直滞留在棉湖东南方的鲤湖,无法前进。后来得到当地农民的协助,才找到通路。下午2时后,该团到达和顺,在侧面给敌以有力之攻击。林军乃被打败,向五华、兴宁退去。棉湖之战,以东征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棉湖之战是第一次东征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对黄埔校军和蒋介石的一次严峻考验,黄埔校军仅以区区两个团力敌林虎6个师,并大获全胜,一时军威大振。

3.攻克惠州

3月21日,蒋介石驰电汕头,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告捷。下午5时,粤军总司令部行营接到胡汉民的电报:“总理逝世!”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实际上,3月12日,孙中山已在北平去世。当时因东征军正在转战之中,为了不影响将士情绪,消息没有公布。等到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之后,所有的将士都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之时,孙中山逝世的噩讯才被允公开,全军将士马上由喜悦坠入哀悼之中。

25日,蒋介石在野战医院抚视伤病兵之后,撰感言如下:“斩草须要除根,擒贼必先擒王,不诛叛逆陈炯明,不算革命真男儿,剜其心肝,祭我总理神灵,肃清东江余孽,实行三民主义,继续先烈生命,完成本党责任。”

3月27日正午,蒋介石在兴宁县城东门外集合黄埔军官学校教导第一、二两团全体官兵,沉痛哀悼孙中山的不幸去世。

30日,在兴宁县北门外刁屋坝举行“追悼大元帅及阵亡将士大会”,各军官兵以及县属政、学、农、工各团体共约五千余人列队参加,蒋介石在大会上恭读祭文。公祭之后,蒋介石又在孙中山灵前宣读誓词:“我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党员,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谨誓。”

棉湖大战后,陈炯明、林虎残部退至五华、兴宁,作固守状。五华、兴宁是陈炯明之根据地,又是林虎之巢穴。林虎将所剩兵马收拢聚结,坚固此地,以图喘息、觅机复取既失之地。

针对林虎之“收缩五华,固守兴宁”的战略,3月15日、16日、17日,蒋介石先后下达了命令,决定“用迂回收击之法,由左纵队改走小道,直趋五华,乘敌不意、先占五华,以拊兴宁之背”。

3月17日下午,第一团不顾极度疲劳,强行军120余里,于18日晚抵五华城下。当时敌军主力已开往兴宁,五华守军王得庆未作积极防备。当夜,第一团轻松拿下五华。

19日,第二团和粤军第一旅转攻兴宁城,此为林虎司令部所在地。林虎坐镇城内,一面据城固守,一面飞调援兵,企图拼死决战。东征军攻打数日,无所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先肃清城外之敌,然后才趁势攻城。

20日上午,粤军第一旅首先打退了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